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节日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教育的成语

时间:2024-07-07 18:22:17 成语 我要投稿

教育的成语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成语吧,成语在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的成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的成语

教育的成语1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教育的成语2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最佳时期。要对处于思想认识转折期和道德意志发展关键期的中高年级学生实施更深入、扎实、有效的传统美德教育,需要在使用传美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增补新的、适合他们认知及理解能力、引人入胜、可学可做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经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家宝”成语可作为新的增补内容。围绕实验教材的德目主题,利用成语引导学生开展的传统美德教育“四部曲”的活动,认学生感到“成语引路多乐趣,积极参与教育”,效果颇佳。

  心理学证明太熟悉的东西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完全陌生的东西与主体已有经验联系不上,也不能引起兴趣,人对“似曾相识又陌生”的东西最感兴趣。在活动中我发现有丰富内涵、极强表现里和鲜明色彩的成语能深深地吸引中年级学生去学习|发掘,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成语虽然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浩瀚成果的一部分,体现了前人对自然、社会人生及哲理的深入思考,人们千百年来所凭借、依赖的许多智慧、意志与精神都可从中找到鲜活的标本,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一块“传家宝”。

  第一部:前奏曲——自索成语识美德

  对美德的认识是形成美德行为的基础。对美德认识越深,崇尚美德之情越强烈,美德行为越持久、稳定。中高年级学生可塑性很大,学完传美实验教材后,他们对美德的`情感认识只是从感觉记忆发展到短时记忆,要使之成为长久深刻的情感记忆就要通过多种引人入胜的形式不断重复,加深认识,提高效果。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成语搜集小组赛”、“成语简报现美德”、“认识成语中的名人和美德交流会”这三种自我探索、自我实践、与人交流的活动方式加深学生对美德的认识,并从中体会到成语在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第二部:发展进行曲——自辨成语明美德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外理解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学生对世界、人生、美丑、是非辨别力的提高能促进美德意识向美德行为的转化。“自辨成语明美德”的活动就是人学生学完每个德目内容后,在找出与该德目主题相符的成功于的基础上,又找出与此相反的、表现丑行的成语分类比较,并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把自己对美德的追求、对丑行的唾弃通过漫画形式表现出来。该项活动主要包括“成语分类辨美丑”和“成语漫画辨美丑”两种方式。

  第三部:主题高潮曲——自编成语警句修美德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曾指出: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兴趣。格言、警句是伟人名士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广为后人传诵,也为学生所崇尚。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美德行为,学会自我教育是传统美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学生思想品德的最高境界。如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编出符合自己行为需要的警句,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自我教育,自勉自得,这样学生回感到更自豪,行为更自觉,教育效果更明显。

  第四部:合奏结束曲——用成语讲美德,用行动传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传统美德教育的阵地不应只设在课堂、校内,更应让它的社会功能发挥出来,形成人人讲美德的良好风气。

  在“用成语讲美德、用行动传美德”的活动中,主要是以学生为载体,通过“用成语讲美德”和“用行动传美德”更两种方式由近及远,由校内到校外传播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但推动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而且被世界各国所推崇。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将会继续努力,用科学的新观念去探索更多、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特点的传统美德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让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教育的成语3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半途而废】

  战国时期,黄河岸边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个十分贤惠懂事理的妇女。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拿回家交给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劝告他说:“我听说有道德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带有污辱性的施舍,更何况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使自己得利而玷污自己的名声呢?”乐羊子听了,惭愧万分,便把捡到的金子放回了原处,并且外出求学访师,以求能在学问上有所进步。

  然而过了一年,乐羊子便回到了家中。妻子问:“你怎么刚刚学了一年就回来了呢?”乐羊子说:“我在外面待时间长了,非常想念你,于是就赶回来看望一下。”妻子听后,就拿起一把剪刀走到了织布机旁,说:“这些丝绸,是把蚕茧抽成丝,再通过织布机织成,是一根丝一根丝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而成寸、成尺、成匹的。现在如果把这匹丝绸剪断,以前的劳动就会白费。你在外求学也要日积月累,要通过不断钻研才能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如果学了一半就回来,这不是与剪断织布机上的丝线一样会前功尽弃吗?”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这番话,非常感动,随即又外出继续求学。七年之后乐羊子学成归来,得到了魏国国君的重用,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后来人们就用“半途而废”来比喻某些人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

  【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只猴子。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橡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之间竟然能交流沟通了。

  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又碰上粮食欠收,所以老人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颗改为七颗。

  于是,一天,他和猴子们商量说:“现在粮食不够了,从今天开始,食物必须节约着吃。我每天早上分别给你们三颗橡子,晚上还是照常给四颗橡子,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猴子们听到老人的这番话,非常生气,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纷纷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窜来跳去,貌似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分配情况的强烈不满。

  老人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这样吧,我每天早上分别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总该可以了吧?”

  这群猴子们听了,觉得早上的橡子数量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比晚上的多,就换了另一番模样,纷纷高兴得在地上翻滚起来,认为自己取得了胜利。

教育的成语4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孔子学问渊博,但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此刻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

教育的成语5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教育的成语6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愣,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教育的成语7

  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春风化雨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含褒义。多用来赞颂师长的教诲;或教育方法得当。一般作定语。

  教亦多术

  教:教诲;术:方法。教诲人有多种方法。

  教一识百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安详恭敬

  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作宾语、定语;指儿童教育

  不耻下问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用作褒义。形容虚心求教。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嘉言懿行

  嘉、懿:美好。美好的言行。常指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一般作主语、宾语。

  教导有方

  〖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教学相长

  教学:教和学;长:促进;增加。教和学互相促进。用来表示教与学互相促进。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教猱升木

  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比喻教唆坏人干坏事

  比屋可封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主谓式;作定语;形容很多

  教无常师

  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补充式;作谓语、宾语;指凡有长处者都可以为师

  不堪造就

  堪:能;造就:培养并使有成就。没有培养前途;不可能有所成就。形容没有造就。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不可教训

  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德艺双馨

  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嘉言善状

  见“嘉言善行”。

  嘉言善行

  美善的言行

  百年树人

  百年:形容时间长;树:栽培;造就;人:指人才。形容人才的培养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也指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用于表达人才造就不易;要有长远计划。一般作谓语、定语。

  汗牛充栋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含褒义。用以形容藏书之多。一般作谓语。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换骨脱胎

  〖解释〗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好学不倦

  百世之师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化民成俗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福至心灵

  福气一来;心也变得灵巧起来。多用来奉承人得意时思想灵活;言行适宜;含有诙谐之意。含褒义。一般作谓语。

  长久之计

  计:计划,策略。长远的.打算。

  反面教员

  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指能从反面教育人民的人或事。含贬义。常用来指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一般作主语、宾语。

  发愤图强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用作褒义。多用于国家民族力求振奋强盛方面。一般作谓语 、定语。

  断杼择邻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春风沂水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春风风人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

  厚积薄发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触类旁通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用在寻求知识和学习方面。一般作谓语、定语。

教育的成语8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教育的成语9

  春风风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屡教不改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比屋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不教而杀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可教训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东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累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生聚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有伤风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三迁之教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后人用“孟母三迁”、“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易子而教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有风有化谓有教育意义。

  换骨脱胎〖解释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教导有方〖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洒扫应对〖解释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以法为教〖解释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安详恭敬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教育的成语10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十分悲伤。他本就十分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向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个性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个性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必须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那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向没有在那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教育的成语11

  1、有风有化:指有教育意义。

  2、不言之教:教:教育。不以语言为主而进行的教育。指以身作则起到的教育作用。

  3、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4、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5、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6、化民成俗:化:教育,感化;俗:风俗习惯。教育感化民众,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风俗习惯。

  7、循循诱人:犹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

  8、嘉言善状: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同“嘉言善行”。

  9、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10、比屋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11、易子而教: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12、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13、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14、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15、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16、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17、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比口头上的教育更为重要。

  18、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19、以法为教: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20、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21、不可教训: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22、屡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23、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24、玉琢成器:琢:雕。玉石只有经过雕琢,才能成器物。比喻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有成就。

  25、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26、徙宅之贤: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形容母教贤明。

  27、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28、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29、渐仁摩义:渐:浸润;摩:磨砺。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

  30、懿言嘉行:懿:美好;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31、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32、曾子杀彘:彘:猪。曾子杀猪。比喻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33、乐育人材:育:培育。喜欢培育人材。用以赞颂学校或教育工作者。

  34、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35、不打不成器: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没出息。

  36、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37、不言之化: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38、东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39、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40、化及冥顽:冥顽:愚昧。教化普及到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受到教育。形容教化普及,世风良好。

  41、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42、相夫教子:相:辅佐,扶助。辅佐丈夫,教育孩子。

  43、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44、弦歌之音: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45、累教不改: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

  46、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47、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48、磨昏抉聩:抉:撬开;聩:糊涂。启发教育愚昧糊涂的人。

  49、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50、生聚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51、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

  52、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53、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54、讽一劝百: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55、春风中坐:像置身于春风中一样。比喻良师的教诲。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

  56、有伤风化:伤:妨碍、败坏;风化:风俗教化。败坏、损害社会的风俗和教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

  57、换骨脱胎: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58、不知其子视其父:不了解这个人但从他父亲的为人就可以知道。表示教育、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教育的成语12

  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第一学段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这是符合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要求的;而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词汇积累是个大工程。众所周知,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它具有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含义深刻和富有表现力等特点。成语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在学生年龄小、记性好的最佳时期,让他们多读、熟记这些成语,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成语,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重视成语积累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成语的文化含量高。不少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有的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典故或寓言、神话故事。学习成语不仅是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在学习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一个人的文化功底厚了,领悟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就自然增强了。

  从小学开始学习积累成语,这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古人说:“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我们就是要抓住小学阶段这一记忆的黄金时期,从低年级起就让他们积累一些成语,以打好人生的“底色”。教学实践中,除了在学习教材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成语外,我还组织了系列活动课,帮助学生积累成语,在活动中,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浓厚,积累的成语多,记忆的效率高,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面介绍一下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1 、成语故事演讲活动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乐于表现自己也是小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学中我们从二年级开始每学期组织三到四节成语故事演讲活动,这样既让学生们在听、讲中积累成语,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讲成语故事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二、三年级我们重点让学生讲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有趣的成语故事,如“狐假虎威”“朝三暮四”“井底之蛙”“老马识途”“鹬蚌相争”“螳螂捕蝉”等;与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如“揠苗助长”“削足适履”“守株待兔”“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愚公移山”“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曲突徙薪”“嗟来之食”“高山流水”等。到了四、五年级,我们重点让学生讲一些与神话有关的,如“精卫填海”“天花乱坠”“夸父追日”等;讲一些文化色彩较浓的成语故事,例如与历史有关的成语故事,如“唇亡齿寒”“围魏救赵”“指鹿为马”“望梅止渴”“请君入瓮”“风声鹤唳”“四面楚歌”“完璧归赵”“夜郎自大”“闻鸡起舞”“破釜沉舟”等。每次活动后都评选出讲故事大王,最吸引人的成语故事,印象最深的成语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演讲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将听到的成语做好笔记,并要将有趣的故事回家讲给家长听,这样就可以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

  2、 猜成语活动

  猜成语活动,也是帮助学生积累记忆成语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较为有趣的方式:①脑筋急转弯的方式,即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说法来表述成语,让学生猜是哪个成语。如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最反常的天气——晴天霹雳,最怪异的动物——虎头蛇尾,最丰厚的稿酬——一字千金等。当然用这些方法表述的成语要让学生明白它的真正含义,切不可因这些形象的说法而误导。②表演猜成语方式,如,表演的学生在黑板上画个圈,又在圈里画一只青蛙,这表示“坐井观天”;有的将小木棒放在讲台上用小刀使劲地锯,小木棒锯成两段,表示“一刀两断”;拿着一个苹果大口大口地吞吃,表示“狼吞虎咽”等,学生用自己的表演,形象地诠释了成语的含义,学生在观看猜想中就会不知不觉地记住这些成语。③成语猜谜方式,利用猜字组合成成语,或直接猜成语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印象,进行有意记忆。如,“鸡鸣催醒晨练忙”,打一成语(闻鸡起舞),“桃花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无与伦比)。④成语俗语替换方式,在课本的单元“积累运用”中学生已经接触并积累了一定的俗语、歇后语,因此,俗语歇后语与成语互换,可以同时得到巩固,可谓一举两得。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脸红脖子粗——面红耳赤,鸡蛋碰石头——以卵击石,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等。

  3 、成语游戏活动

  当学生的成语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成语游戏活动,如成语填字、成语接龙等活动,通过活动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成语积累,这种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也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累,同时也易于培养学生的敏捷的反应能力。这种方法较常见,这里不再赘述。

  4 、对成语对联活动

  学生曾经背诵过《声律启蒙》,并且也了解过对联的一些特点,因此,利用对对子的方式积累成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①四字成语拆成上下两联相对方式。活动中教师将四个字的成语拆成各两个字的上下联,让学生在上下联相对中积累记忆成语,如“千变万化”可以拆成上联“千变”,对下联“万化”,又如“四通八达”、“七嘴八舌”、“理直气壮”、“天罗地网”、“扬长避短”、“去粗取精”等都可如此。②成语和成语之间找对联。这种方式可以同时积累更多的成语,如,精卫填海,学生可以对出很多成语下联,像“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嫦娥奔月”、“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守株待兔,可以对出下列成语对联,像“打草惊蛇”、“缘木求鱼”、“掩耳盗铃”等。

  5 、摘抄交流活动

  学词语最好的方法是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这样容易掌握正确运用的方法,成语学习也不例外。因此,让学生从课本中、从课外书报中或成语词典上摘抄一些成语运用的语句,既有助于学生积累成语,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成语,这样积累的多了,学生头脑中成语运用的正确格式也就会越积越多,运用时也就有了参照的形式,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因此,教学中,我们给学生打造一个交流的平台,每学期组织一次成语摘抄交流活动,一次成语摘抄本展览活动,让学生在展览交流中相互学习。

  上述活动方式,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灵活组织,突出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如低年级可以侧重于成语故事演讲活动和摘抄交流活动,高年级可以侧重于猜成语活动、成语游戏活动和对成语对联活动。当然,每次活动结束后,对活动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总结,并评出优胜者,以此激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的成语13

  悬梁刺股

  形容刻苦学习。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后继有人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指有继承事业的人。形容事业有接班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良师益友

  良:好;益:有益;有帮助。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含褒义。多用于善于教诲和热心帮助他人的人。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口讲指画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勤勤恳恳

  形容对人对事诚恳、热情。亦指工作勤奋,一丝不苟。

  门墙桃李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尽心尽力

  指费尽心力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死而后已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用作褒义;用于称颂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潜移默化

  潜:暗地里;不见形迹。指人思想、性格在长期的外界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多用于人思想、作风、性格、习惯的变化。一般作定语、状语。

  无微不至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用作褒义。用来形容对人关心照顾得细心周到。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讽一劝百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兼语式;作谓语、定语;指意在使人警戒

  良工心苦

  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紧缩式;作宾语;

  鞠躬尽瘁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师道尊严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教无常师

  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补充式;作谓语、宾语;指凡有长处者都可以为师

  呕心沥血

  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含褒义。多用于文学创作;也适用于其他脑力劳动方面。多用于谓语、定语、状语。

  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亡羊补牢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常和“未为晚”连用。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和蔼可亲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形容一个人亲切温和态度的用词。也作“和蔼近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春风化雨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含褒义。多用来赞颂师长的教诲;或教育方法得当。一般作定语。

  教导有方

  〖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默默无闻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竭尽心力

  〖解释〗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能者为师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薪尽火传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

  耳提面命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一般是长辈对晚辈。作谓语、定语、状语。

  教学相长

  教学:教和学;长:促进;增加。教和学互相促进。用来表示教与学互相促进。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用作贬义。一般作宾语、定语。

  埋头苦干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含褒义。用来形容全心全意;刻苦努力地工作。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桃李争妍

  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先圣先师

  旧时尊称孔子;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

教育的成语14

  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光阴似流水

  默而识之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苦心孤诣

  苦心:用心良苦。孤诣:独到的成就或境地。用尽苦心;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指精心钻研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多用于褒义;有时也用于贬义;则起讽刺的作用。一般作宾语、定语、状语。

  学以致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循循善诱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用作褒义。多指在诱导教育方面不急躁;善于引导;有步骤而又方法得当。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川流不息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多用来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的.来往。有时也可用于其它。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用作褒义。多用于学习和工作方面;依照次序或步骤逐步深入或提高。一般作宾语、定语。

  乐此不疲

  乐:喜爱;爱好;疲:疲倦。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含褒义。用于表示人对某物或某事情的特别爱好和专注精神。一般作谓语、定语。

  喻之以理

  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改过迁善

  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联合式;作谓语;指去恶就善

  学而不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勤奋好学的精神。一般作谓语、定语。

  身体力行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用作褒义。多用来表示不仅在口头上主张、赞同或接受;而且也努力去做。一般作谓语、定语。

  有教无类

  类:类别。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进行教育。含褒义。一般作主语、定语、宾语。

  闻过则喜

  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就心里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过:过失、错误。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见贤思齐

  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用于指追求进步。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不耻下问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用作褒义。形容虚心求教。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诲人不倦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含褒义。用来形容教导人特别耐心。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不偏不倚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用于表示公正、中立或正中目标。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教育的成语15

  勤勤恳恳

  形容对人对事诚恳、热情。亦指工作勤奋,一丝不苟。

  循循善诱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用作褒义。多指在诱导教育方面不急躁;善于引导;有步骤而又方法得当。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谆谆教导

  恳切、耐心地教导(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含褒义。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教导有方

  〖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口若悬河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含褒义。多用来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辩。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娓娓而谈

  连续不倦地谈论着。形容健谈。用作褒义。用来形容人很健谈。一般作谓语、宾语。

  抑扬顿挫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含褒义。多用来形容说话的声音;有时也形容乐声。一般作定语、状语、补语。

  德隆望重

  犹言德高望重。

  谆谆告戒

  恳切耐心地教诲劝告。

  妙语连珠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栋梁之才

  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并驱争先

  指竞争高下。

  默而识之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德高望重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用作褒义;多用来称颂老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超群绝伦

  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也作“逸群绝伦。”含褒义。形容很不平凡。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德才兼备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含褒义。一般用于成年人;不用于少年儿童。一般作定语。

  卓乎不群

  同“卓尔不群”。

  出口成章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有时跟“下笔成文”连用。一般作谓语、状语。

  学而不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勤奋好学的精神。一般作谓语、定语。

  盛气凌人

  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心领神会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领:领会;会:理解。可用于诗文、语言、动作、场景等方面。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绝伦逸群

  伦:类;逸:超过。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类拔萃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含褒义。多用于环境保护及其劳动成果;有时也用于事物。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欲罢不能

  罢:停;歇。想停止却又收不住。指因各种原因(包括迫于形势)无法中止。可用在事情办起来了;想停又停不住方面。一般作宾语。

  谈笑风生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饶有兴趣;气氛热烈。风生:有兴致;很风趣。形容人说话既风趣又有吸引力的用语;多用于闲谈消遣方面。一般作谓语。

  不辞劳苦

  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也作“不辞辛苦”。表示不怕劳累和辛苦。一般作谓语、定语。

  能说会道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用来指人的.口才好;善于表达。一般用作谓语、定语。

  茅塞顿开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多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鹤立鸡群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含褒义。用来表示不平凡的人。一般作宾语、定语、状语。

  春风和气

  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名列前茅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比喻名次挂在前面。多指考试或竞赛等。含褒义。一般用作谓语、定语。

  炉火纯青

  纯:纯粹;青:蓝色的;纯青: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多指学问、技术、技艺功夫深;造诣深。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教育的成语】相关文章:

成语之最的成语06-05

经典成语06-14

吉祥的成语05-15

明的成语05-27

水的成语06-22

吃的成语06-07

人多的成语02-15

历史经典成语02-16

与龙的成语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