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端午的作文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的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的作文 篇1
端午节为每年的五月初五,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在端午节来临的前两天夜里,家家户户的大人们都会为自己家的女孩子准备指甲草。只要把指甲草剪成小段放入石臼中,加入少量白矾,用石杵捣成碎泥,取一小撮放在指甲上,然后拿桑叶包着,再拿细线绑着。过了一晚,解开细线。女孩子们指甲的颜色就会变得红彤彤的。大人们说是“五月端午染指甲,蝎子虫子不要娃”。
端午节不仅要染指甲,就连大门两旁也得挂上艾草。大家认为门两旁挂艾草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家身体健康。
当然,端午节无非就是要吃粽子的。在端午节前后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美味可口的粽子。说到这粽子啊,便会想起民间的一个故事。传说中,屈原面临亡国之痛,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江。人们为了使鱼虾不损害他的身体、蛟龙偷走食物。便用艾叶包住,五色线捆好。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投入江中喂饱鱼虾,才有了现在的粽子。
在端午节来临的'这天中午,大人们还要去山上采一种青草药。我们称它为“午时草”,小孩们要用这种草加上温水来洗澡。这样可以将身体里的毒都驱除。
美好的端午节就这样过去了,好希望下个端午节能够快点到来......
端午的作文 篇2
端午佳节,中国一大传统节日,自然也少不了传统的美食。但一千双手,便有一千种味道,传统美食的传承,少不了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祖先的智慧,今人的领悟,只有用心去接受、创造,才能让舌尖感受到纯正的端午味道。
竹叶的灵感
竹叶,我们身边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但我们的先祖却能运用伟大的创造力,将其与平常的食材搭配,形成一种新的融合的和谐,竹叶便在这种奇妙的传承中升华,成为餐桌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中最朴素的,当数包裹。
端午的粽子便是其中很好的代表。传承的粽叶选用竹笋外衣,它便发挥它“花中四君子”的气度,成为糯米的绝佳搭档,它心甘情愿地做配角,无私地奉献出身体与香气。裹好的粽子放入蒸锅中,随火候的成熟,竹叶默默忍受着滚烫的蒸气的熏陶,慢慢完成叶与米的完美结合,于是拥有了新的名字——“粽叶”。一上桌,糯米特有的醇香与粽叶植物的清香,形成味蕾上独特感觉,妙不可言。
还记得曾经的端午节爷爷手把手教我包粽子,指尖一开一合,细线一伸一缩,来来回回没一会儿,便是一件翠绿的艺术品,而我这笨手包出来的,与“粽子”的`标准还是望尘莫及。我也曾好奇:现在城里哪里买不到粽子,为什么老一辈却执着地教我们自己包呢?想想也是,我在买来的包装粽子中,确实品不出长辈们一脉相承的手艺味与“灵感”。
腌制的秘密 盐,最淳朴的调味料,却以其特殊博大的胸怀,接受着日新月异的餐饮文化的洗礼,经久不衰。绝大多数食材,制作中少了盐,便如鱼儿失去了水,马上没有了活力与灵性。东方饮食中,盐更以其无可替代的位置,占据了无数人的舌尖。其中最神秘的,当数腌制。
咸鸭蛋,端午的又一种传承食物,它与这种特许的方法可谓有着不懈之缘。农村中平常的鸭蛋,普通的食盐,冬天的雪水,却在老辈们手中迸出别样的火花。盐水浸泡鸭蛋时,盐与水的比例,水的深度,无不决定着咸鸭蛋的成败。其中两大主角之一,便是食盐,盐多蛋咸难入口,盐少蛋易坏,味道平淡。这种古老的腌制技艺,其盐水比例的分寸与秘密,全凭老辈人的手感和经验精准控制。腌得好的咸鸭蛋,蛋白细而嫩,入口微咸而略带清爽,蛋黄金黄而油多,入口细腻而润滑。
记忆中,只有奶奶亲手腌制的咸鸭蛋,才能满足一大家子挑剔的舌尖,其它的什么买的咸鸭蛋,就算形再似,色再像,仍是少了那种亲切的味道。当中腌制的秘密,只可惜奶奶未能教会爸爸他们兄弟几人,我便更无从知晓了。
油炸的热情
油,以其热情的个性,滋润着食材。中式烹饪,油是锅具和食物之间的媒介。热力作用,产生出奇妙而丰富的烹饪方式,进而出现了烤、炒、煎、炸,无形中改变了食材的面貌与本质。其中最热烈的,当数油炸。
我的家乡,端午还习惯吃“炸圆子”,它要用本地的菜籽油炸味道才纯正。五月,徽州的油菜籽成熟,即为这种美食的伴侣——菜籽油的原料。植物油脂比动物油脂更易获得,而且健康,这个发现,使人类烹饪史前进了一大步。炸圆子,只有用家乡的菜籽油,才能尽显其美味,脱粒的菜籽经过一段奇幻的旅行,成为家家厨房中的香油,因其色泽鲜明、香味扑鼻而得名。油炸,油温是关键,待这半锅油温度适当,兴奋地跳跃升腾之时,放入预先做好的糯米粉芝麻心圆子,在滚油的热情拥抱下,圆子脱去白色外衣,变得焦黄动人,身体吸收着热量在膨胀,这时温度过高圆子会炸开,溅起的热油会伤人,所以要及时控制火的大小。炸好的圆子外酥里嫩,筷子一扎,“吱”——便溢出黑亮的芝麻糖心,令人馋涎欲滴。趁热吃,脆度口感最佳。
圆子,每年端午,爸爸都会炸给我吃,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其中一些门道。这,才是我在端午中最亲切的味道。
又是一年端午,一家人团聚的桌上,少不了飘香的粽子,诱人的咸鸭蛋,金黄的炸圆子。从手到口,从口道心,美味的延续,少不了香火的传承。美食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明的伟大书写者,它们是先祖的智慧。要使端午节味道不断、中华血脉不断,就要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传承先辈的手艺,让博大的中华文化,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让这悠久的大国饮食文明,参与创造世界舌尖上的非凡史诗!
端午的作文 篇3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大家应该知道这句出自古代著名诗人屈原的绝笔之作——《怀沙》。每当端午节我吃着香甜的粽子时,总会想起屈原那爱国的精神。
曾经,有一位叫屈原的诗人。他不忍亲眼看见自己的祖国被秦军攻破,于农历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之作《怀沙》后,抱着石头投入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附近的楚国百姓得知消息,纷纷赶来,一个渔民把糯米制成的饭团抛向水中,说是让鱼虾龙蟹吃饱,这样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药酒可以把蛟龙熏晕,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人们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又想出用楝树叶包饭,缠上彩丝,慢慢地就变成了现在的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黄酒的习俗。
屈原先生的`死给我们感触巨大。每次吃着香甜的粽子时,总想感叹一句:一个人是如何做到死后可以让世人来祭奠?恐怕只有拥有别人所超越不了的思想和品质才能做到吧!
端午的作文 篇4
伴随着震耳的锣鼓声和男人们粗犷豪放的呼喊声,端午节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宣告自己的到来。每每说起端午,总离不开观看热闹、激情的龙舟竞赛和品尝香甜美味的粽子。然而,外婆的端午并非如此。
逢年过节,为了让从四面八方赶回家团聚的儿女孙儿们能够吃上一顿健康而丰盛的晚宴,外婆总要提前一个多星期开始准备食材。除去春节,最忙碌的便是端午了。早早地把包粽子要用的材料准备好,还要忙活着晾晒艾叶。外婆喜欢在端午的清晨开始包粽子,下午大人们观看完龙舟竞赛后回来便可以吃,新鲜、热乎。
晨光熹微,刚被淘洗过的糯米还粘着一些水珠,安静地躺在陶瓷碗中,如同米白色的琥珀。外婆利落地把余下的佐料端到木桌上——干净的红豆以及必备的'传统肥猪肉和金中透红的蛋黄。
外婆包粽子的速度极快,动作一气呵成。把三片艾叶捋顺,错落地交叠在一起,用手轻轻握住,将一片艾叶的下部向斜上方轻轻弯起,一个方形底的凹槽便显现出来。接着,迅速把一木勺糯米倒进去,用木勺压两下,再放入蛋黄和肥猪肉,红豆掺着糯米一起放。暗红与米白交错混合,更像是白墙上镶嵌着红宝石。材料放好后,用第四片艾叶“收尾”,再缠上水草绳便大功告成。
一个半小时过后,一百多条粽子“准备就绪”。我帮着外婆把这一箩筐的粽子放进一大锅正在沸腾的水中。大锅旁蒸气弥漫,我与外婆都以汗流浃背,脸也被“蒸”得通红、发热。看着锅中随着沸水浮沉的粽子,外婆却像个孩童般欢笑起来
等待粽子煮熟的漫长时间中,外婆也并没有闲着,而是又张罗着准备晚宴。食材堆满了一点半平米的载物台上,我只能帮着外婆擦洗和切菜。外婆有条理地进行着每一个步骤,她确乎有一双妙手,煎炒煮炸蒸焗焖炖,样样精通,任何一件普通到极点的食材,经她一出手,似乎都变成了山珍海味般的美食。
锣鼓声渐弱,一切也准备就绪,饭菜的香味蔓延至每一个角落。外婆确实支撑不住了,脸色苍白、颤颤巍巍地扶着墙从厨房走出,脸上却不见一丝埋怨,反而嘴角的弧度更大了。外出观看龙舟竞赛的大人们也回来了,饥肠辘辘的他们怎耐得住充斥着整间屋子的饭香,急急忙忙把外婆请上座便开席。外婆一向寡言,然而,眼角、嘴角处深深的皱纹掩盖不了其内心的欢喜,仿佛拥有眼前的一切便足矣。
席间,外婆借口回房,我悄悄跟在她身后。虚掩的房门背后透出暖黄的灯光,只见外婆安静地坐在床边,手中捧着外公的照片,深情地、用她那双被岁月烙上印记的双手轻拂着相中人。微笑中,她的眼里仿佛有什么东西闪烁了一下。此时的外婆宛如一位慈祥贤惠的妻子——
“老头子,今天是端午,你丢下我刚好一年了。孩子们都很孝顺,今天大家伙都很高兴。没有你的帮忙为这么一大家子做饭真的挺累的,嘿嘿......”
“老头子,端午节快乐。”
端午的作文 篇5
再过几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了。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是纪念中国古代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许多骚人墨客,到了这一天纷纷撰文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为何人们这么爱他,尊敬他?其原因是什么?他那勇敢的一跳,成了千百年来的一种绝唱。有的人说屈原是受不了楚怀王的昏庸才跳下河的,有的说是屈原自己傻才跳下河的,有的屈原是为了爱一个人殉情才跳下河的等等。不管有多种说法,都抹杀不了屈原爱国这个主题。
五月初五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沉浸在划龙舟,吃粽子的纪念活动中。相近这几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有小雨大雨,甚至还有暴雨。广东人,称这几天下的雨是“龙舟水”。因为广东人称下雨为“落水”。刚到深圳的时候,我听不懂白话,他们说“落水”了。我以为是哪个人掉进水里了。后来他们说多了才知道白话说的“落水”就是下雨。
小的时候,我的故乡举行过多次龙舟大赛。那些比赛的队伍,在涪江河里,划着龙舟。抛气球,抛鸭子,满河里都是鸭子,鸭子的嘎嘎叫声,更增加了各个参赛队伍的干劲。众人划桨,力量强大。涪江河沿岸人山人海。观战的,喊号子的,打水仗的不亦乐乎。特别是那些男女青年,在这一天更加开心,他们见证了爱情的力量。一个个小伙子,光着臂膀,在龙舟上,敲锣打鼓,喊声震天,江浪滔滔,恋人在岸上思念着小伙,小伙胜利的喜悦和激情滋润着心中美丽的爱神。
天空不作美。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这就是所谓的“龙舟雨”了。观战的男女老少全身都被大雨湿透了,龙舟大赛的队伍,还是在大雨中拼搏,直到大赛结束。心中的那个他,在姑娘心中就是勇敢者,就是英雄。尽管双方都湿透了全身,他们手拉着手,在大雨中回家。时间流逝得很快,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故乡现在还在举行龙舟大赛没有?那些相恋的人儿是否和当年一样?为了看一场龙舟大赛,不顾狂风暴雨,不过一切自然环境的变化,把爱情紧紧抓住在各自的手中?
端午节吃粽子成了人们的习惯。在广东打工多年,才知道广东的粽子和家乡的粽子不同。广东的粽子把腊肉,花生,绿豆等食物包进粽子里,有的是咸味,有的是甜味,有的不甜不咸。把粽子倒进汩罗江,成了民间千百年来的传说。为了屈原的尸体不被鱼虾水鬼吃掉,五月初五这一天,大家把包好的粽子纷纷倒入河中,这种情景成了保护屈原尸体的一种祭祀活动。真的粽子能够保护屈原的尸体吗?大家都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这种祭祀活动没有间断,还是一年一年的把粽子倒进汩罗江,希望屈原在九泉之下能够得到安宁。
广东深圳最近下了半个多月雨。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殉难才下的雨吗?我不得而知。雨水成了龙舟雨,成了人们的思念屈原的泪水。仿佛楚国爱国诗人就在眼前。《九歌》《楚辞》《九章》《离骚》《天问》等很多屈原的著名诗篇,人们还在诵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了千古名句,屈原怀才不遇的事实令人伤痛。
坚定的信念是一个国家思想体系中的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不但要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而且要学习屈原爱国宁死不屈的意志。一个国家遭到了外来入侵的时候,就应该有誓死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现在这种决心是不是已经比较淡化了?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都要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正能量。
五月的天空,龙舟雨,还在下。我们喜欢雨水,喜欢龙舟雨,喜欢屈原,尊敬屈原,爱戴屈原,五月初五端午节,年年如此。
端午的作文 篇6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是诗人陆游写的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
在嘉兴,端午节有众多的习俗:家家户户挂门前艾草,希望一年无灾无祸;老人给小孩做香囊,驱蚊辟邪;还有一年一度的南湖赛龙舟,那场面十分激烈。
而在那天,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吃粽子。每次奶奶总会先准备箬叶、糯米、鲜肉、细线。她先把两片叶子叠起来,弄成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往里面加入一半的糯米和两块鲜肉,最后把米加满,盖上箬叶,一个精巧的粽子就包完了。这样看着奶奶这么熟练的技法,我也决定试一试。我学着拿起两片碧绿色、长条状的箬叶,用手把箬叶折成漏斗状,但这两片叶子却像两个顽皮的孩子,怎么都不听话。我只好用手指拼命地捏住,快速地把糯米倒进去,糯米发出了“沙沙”的响声,好像在劝说这两片箬叶,又赶忙放了两块诱人的肉,然后把糯米迅速加满。最后,我用力地把展开的箬叶严严实实地包好,再小心翼翼地用细绳来了个“五花大绑”,不让一粒糯米“逃”出来。看着这个样子虽然不好看,但是亲手包的粽子,我的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
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煮一下,美味的粽子就出锅了。吃着美味的粽子,我不解地问奶奶:“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奶奶告诉我:“端午节包粽子是老百姓为了纪念投汨罗江的屈原,希望不让江中的鱼儿打扰到屈原。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哦!原来习俗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呢!”我这才恍然大悟。
端午节,实在是太有趣!既可以挂艾草、做香囊、赛龙舟,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粽子,更显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端午的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的作文02-04
关于端午作文02-08
写端午的作文02-09
乐在端午作文02-03
端午的感想作文02-05
端午习俗作文02-05
难忘的端午作文02-06
关于端午的作文02-06
端午主题作文02-07
欢乐端午作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