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湘行散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湘行散记读后感1
轻轻翻开《湘行散记》,跟随着沈从文先生的笔,领略湘地那引人入胜的风土人情:有回荡在山涧的撸歌、有凶悍勇敢的水手、更有依山傍水的.吊脚楼,就连那贯穿全书野话都是那么富有灵性,让人读后回味无穷。那些野话并不能影响着整本书,反倒让人觉着这是很平常的事情,给别具一番风味的湘地又增添了一抹色彩。
历经十七载,重游故地,心中感慨万千,湘西又历经多少的变迁!
作者用他优美的笔触,写出了世外桃源般的湘西:“桃花夹岸,芳草鲜美,远客来到,乡下人就杀鸡温酒,表示欢迎”,这是作者在《桃源与沅州》中对于自古以来桃源的描绘,风景优美,乡亲热切迎客,的确是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桃源画”!
重回故地,万物变迁,可不变的仍是先生的那颗如同湘西的水那样清澈的心,他热爱家乡,热爱湘西,对这里有着深深的眷恋。
回味故土上的一切风土人情,忆起陈年旧事,重游湘西,怀揣着一颗无暇清澈的心。
湘行散记读后感2
今天,我阅读了沈从文《湘行散记》中的《鸭窠围的夜》。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夜宿鸭窠围的所见所闻,不仅描写了湘西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更写出了对生命的感悟。夜本是黑暗、寂静的,但在沈从文的.笔下,却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每一位人物、每一个场景都描写得生动、自然,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既体现出鸭窠围热闹的气氛,又让人们对人与自然这一话题有了新的思考。同时,文章也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写了鸭窠围夜中的人、景、物,极具文学色彩和诗意。结尾段中,作者又通过声音和色彩,将先前 “娱乐”的主题转化为“生存”,告诉读者那“原始”的生活几乎是恒古不变的,是会一直延续下去的,使读者极其深刻地感受到湘西地区独特的生活方式。
《鸭窠围的夜》是沈从文散文的代表作,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真挚吐露出自己的感情,且文笔流畅、感情真挚、用词优美,彰显出沈从文独有的特色,是整个《湘行散记》中最为动人的文章。
湘行散记读后感3
1934年年初,因母亲病危,沈从文自北平回凤凰探视。据吴世勇编著《沈从文年谱》所述,沈从文于1月7日离开北京,先坐火车至长沙,继而在长沙转汽车至常德。随后在旧友曾芹轩的陪同下于1月12日到达桃源。
往后十多天,沈从文坐小船沿沅水逆流上行,于1月22日抵家。行船途中,沈从文每日给新婚妻子张兆和写信,报告行程及途中之见闻感想。一路下来,共写了将近50封信。
回到了北平后,沈从文以这些家信为底本,整理成散文多篇,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后商务印书馆于1936年3月将《湘行散记》结集出版。
集子中的文章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自发抗争。
湘行散记读后感4
再读《湘行散记》,又一次感受到了从文先生那如水一般的文字带着湘西的秀丽山水,带着浓浓的湘西风情,带着对生命,对历史的感悟静静流淌而过。文字虽如水,过而无痕,却沉淀下了太多的叹息。
《湘行散记》收录了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湘行书简》《湘西》及《烛虚》等作品,可以说贯穿了从文先生20、30、40年代三个时期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创作在纵向发展上,因表现形式的的差别体现出三个阶段的不同风貌,展示出从文先生对生命意义始终如一的探究。
《湘行书简》作于从文先生回家探母途中,是他与夫人张兆和的一组信札,以散文般的文字描写了先生归途中的'所见所闻,后来的《湘行散记》即是根据这些诗意的信札写成。仅仅是六篇散文,那条纵贯湖南西部的河流以及两岸的风光民俗人情,就被用清新优美的文字展现在世人面前。
【湘行散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陶行知名篇》有感02-14
平安行观后感03-07
《活法》读后感04-21
《雷雨》读后感04-17
读后感范文04-19
《童年》的读后感04-16
《母爱》读后感02-18
《匆匆》读后感02-18
《家》读后感03-02
呐喊读后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