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节日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

时间:2024-05-15 13:24:49 环保 我要投稿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1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姓名

  2、了解学生音乐基础情况

  3教育学生应该多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二、导入: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四、鉴赏《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

  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

  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课题]:

  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

  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新课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

  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

  (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3)复听歌曲

  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

  一、1、2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二、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2

尊敬的考官们:

  大家好!我是xxx号考生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聂耳》,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对于上好一节音乐课是至关重要的,准确的教材分析不但可以让学生迅速的掌握授课知识,同时还可以辅助老师更好的进行教学设置,调节授课节奏,应此接下来我要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聂耳》是教材第十六单元第二十八节,其重点是鉴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和进行曲《毕业歌》,感受其音乐情绪。其中《金蛇狂舞》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广东音乐《倒八板》整理改编的民乐合奏曲,乐曲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出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中的主题曲,这首歌曲在影片结束时响起,号召青年们走上救亡战场,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我国民乐合奏曲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保持积极向上的信念。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强。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基础知识有了一定基础,逐渐形成音乐审美态度,但是对于音乐的人文性知识(音乐史)掌握还不够,因此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来进一步的学习音乐理论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部分,以上教学目标应当以知识技能为主线,逐步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将以上两点落实到过程与方法当中。应此我将三维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欣赏选曲,感受20世纪30年代的音乐特征,学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反复聆听视唱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学生能够掌握聂耳的音乐风格。

  第三,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人文知识,理解其作品在时代中的推动性作用。

  四、说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赏析两部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20世纪30年代音乐作品,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难点为理解“螺丝结顶”这种传统音乐创作手法,了解聂耳相关音乐史实。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互动式教法与讲授法相结合,之所以这样选择,一方面互动式教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另一方面讲授法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辅助学生理解音乐人文性史实。

  2学法:采取视唱法与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视唱法有助于辅助学生理解音乐形态,小组合作探究法有助于提升学生间的协作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具

  随后,我选择用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用具来展开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下一节课能否真正流畅地实施下来、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能否得以实现,这些都会逐步落实在教学环节里,我要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共分为课程导入、新课讲授、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四个部分。下面,我就来详尽的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良好的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形成聆听期待,产生探究的欲望,在导入环节,我用多媒体播放纪念建国60周年阅兵视频。并且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你们内心有怎样的感受?(试讲)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得到情绪是激动的,自豪的。紧接着我会再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能够从视频中听到背景音乐是《义》,由此我会引导出“人民音乐家”聂耳,顺势导入本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通过大家耳熟能详的国歌,用视听结合的方式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冲击力,以作曲家为桥梁自然流畅的进入课程内容。

  在新课教学的环节,我会让同学们采取分别聆听两首歌曲的形式,让同学们感受不同音乐形式——民乐合奏和群众歌曲,来展现同一主题的革命情怀,体会时代特征。

  首先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金蛇狂舞》,并询问学生:“同学们,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又如何呢?”这里我预设学生的'答案可能是情绪是热烈欢腾的,速度是快板。(板书:《金蛇狂舞》热烈欢腾的快板)接下来我会追问学生:“乐曲一共分为几个部分呢?”学生会通过听辨旋律主题的方式得出乐曲分为三个部分。由此我会引导同学们分主题再次聆听作品,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请同学们捕捉到乐曲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在第二次聆听时,首先我会为同学们播放第一主题,并请同学们轻声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走向和明快的节奏,引导同学们理解交替节奏(2/4 + 1/4)。(板书:第一主题交替节奏)然后播放第二主题,并且提问同学们:“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有哪些不同点呢?“通过反复聆听学生可以迅速感受到第二主题的情绪更加热烈,我会追问同学们: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情绪变化的呢?通过读谱学生可以总结出节奏更加的紧密,通过重复音的频繁使用表现情感更加紧促。(板书:第二主题节奏紧密重复音)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通过谱例与音频的结合,使同学们更加立体的感受民乐合奏的艺术魅力,感受聂耳音乐的丰富变化。

  最后我会为同学们播放《金蛇狂舞》第三主题,引导同学们理解这是一段问答式的上下句结构,通过逐渐紧缩的方式进行旋律创作,但骨干音(1和5)并没有发生变化,最终以主音1收束全曲。最终向同学们介绍这种手法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经常使用的创作方法——螺蛳结顶。(板书:第三主题螺蛳结顶)之所以选择这样循循善诱的讲授式教学是因为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复杂多变,用引导示范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螺蛳结顶这种创作技巧。

  在理解了《金蛇狂舞》这部作品以后,我会问同学们,对于聂耳还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能会说聂耳创作了《卖报歌》、国歌等大家熟识的音乐作品,在肯定学生音乐涉猎的同时我还会用讲授法向同学们介绍:聂耳是中国仅有的三位“人民音乐家”之一,另外两位是冼星海和施光南,这样学生可以准确地了解作曲家的历史地位。随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聂耳从小随母亲在云南长大,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深远,因此他创作的乐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最后引导同学们理解“人民音乐家“的深刻内涵——也就是”音乐创作是为人民群众而服务的“,他的创作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鲜明的政治作用,由此引出下一首革命歌曲《毕业歌》。(板书:《毕业歌》)

  在鉴赏《毕业歌》的过程中,首先我会为同学们播放歌曲,提问同学们歌曲的情绪和体裁,学生可以说出歌曲的情绪是激昂的、铿锵有力的,(板书:激昂的、铿锵有力的)通过阅读歌谱,学生可以发现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板书:进行曲)(情绪激昂)内容是号召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在感受了歌曲的主题以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聂耳的革命歌曲为什么会充满号召力?为什么要号召无产阶级革命”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同学们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的历史背景,结合历史更好的理解聂耳音乐的人文意义。

  以上是新课讲授环节,在这里我充分融合了互动式教法和讲授法,使学生对聂耳的创作以及人文背景有了整体的认识,对两部作品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接下来是拓展延伸环节。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3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噶吉哟》,此次说课我将分别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

  《噶吉哟》是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的一首鉴赏歌曲。这一课内容主要欣赏歌曲《噶吉哟》,其主线是音乐文化——“民歌”,旨在学习本单元的作品时,能够接触各地不同风格的民歌,在欣赏表现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民歌的区域的特点,并进一步传承发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以逻辑思维为主,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年龄特点来看,高中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比较丰富,逻辑思维比较成熟,但是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再加上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对知识的运用方面不熟悉,不了解,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歌曲《噶吉哟》,感受歌曲中婉转、曲折的特点,进一步了解侗族民族风并传承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体会歌曲并能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建立对于民族民歌的基本认知;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负责老师微信66746005领取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感受歌曲中婉转、曲折的特点,了解侗族民族风并传承音乐文化。难点:能够理解大歌含义,建立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聆听法、合作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感受体验、学唱歌曲、巩固提高、课堂小结。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分别为学生演唱《采花调》和《沂蒙山小调》,请学生进行聆听,并提问学生歌曲曲名是什么?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在学生的回答中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噶吉哟》,并提问同学们歌曲旋律线条如何,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通过初听,学生能够说出大致的旋律特点。随后复听歌曲并继续提出问题: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并简单介绍歌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分析歌曲环节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教师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并跟琴哼唱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亲身实践、自主探究。

  首先,播放歌曲,提出问题:歌曲分成几部分?学生聆听,回答分成两个声部,唱出了回声。我来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边唱感受音乐结构;引导学生关注“大歌”,这个词,学生自主思考,并自己理解“大歌”的.意思。教师总结:“大歌”在侗语里是“噶老”,“噶”就是“歌”,“老”就是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是西南少数民族民歌中最精彩的一种。

  接着,我来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示学生注意倚音、下滑音等地方;拿出某一组带有倚音和下滑音的旋律,分别演唱带有音乐记号和不带音乐记号的旋律,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记号的实际演奏;讲解倚音、下滑音并讲述标记方法和实际演奏;与学生共同演唱倚音、波音等音乐记号,并引导学生找出所有带有类似音乐记号的部分与同桌进行交流练习。

  最后,完整演唱乐谱,学生自主总结歌曲的特点,学习侗族方言,填词演唱歌曲,并唱出婉转轻巧的特点,唱出空旷的感觉。思考歌曲特点形成需要的因素有什么?教师总结民族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歌曲特点的不同。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高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我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并提醒学生注意打击乐器和歌曲规律的搭配。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最终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学生又可以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搜集其他地区的民歌并与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对比,课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既可以重新为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4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徐超,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优美与壮美,下面我将从八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本课《优美与壮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的美》的第一课,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欣赏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钢琴独奏曲《夜曲》以及《国际歌》,这几首乐曲的选择突出了音乐作品中优美与壮美的不同感觉,对于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且在中学阶段掌握了音乐技能的学习,但他们还缺少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化,对音乐的美还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听”和“不好听”,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是本课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的目标

  感受理解《牧歌》、《国际歌》美的不同

  2、 能力目标:

  正确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初步具有对音乐的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目标: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他们音乐文化的兴致

  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课内容实际及对学生发展的需要,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理解他们的内涵。 难点:能够准确的辨析感受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

  五、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主要运用引导、练习、对比法。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将采用合作讨论练习等学法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六、 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天鹅》和《红军不怕远征难》片段,让学生谈谈这两首音乐带给他们怎样的感受,老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行总结,引出书中音乐美的概念及介绍,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乐曲片段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本节课的距离,更好体会到音乐美的不同。

  2、 新课讲授

  1) 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景画,提问:这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如果让你为这组画面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作品,这样

  的设计是运用了美术的视觉感,音乐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更快、更直接,从而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语言要素方面思考,随后让大家闭上眼睛欣赏无伴奏合唱蒙古民歌《牧歌》,欣赏过后,让学生说说《牧歌》带给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提问学生了解肖邦吗,有同学知道夜曲这种题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夜曲题材,引出肖邦的夜曲,聆听《夜曲》片段,请学生说说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方面进行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后教师从旋律、速度、 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总结优美的特点引导总结。

  2) 教师结合历史知识介绍《国际歌》创作背景,并在多媒体上展示巴黎公社照片,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体会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这样的设计是通过历史事件的引入更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随后聆听《国际歌》,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风格,随后老师从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壮美的特点,总结后学生随多媒体再次欣赏《国际歌》并跟唱,体会作品情感。音乐的美是通过声音来抒发情感的,通过聆听学唱和音乐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壮美的音乐特点,初步感受与优美的异同。

  3) 总结本课,通过音乐要素对优美和壮美进行比较

  七、 布置作业

  1、 课后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片段

  2、 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主旋律,并要求能唱出《彩云追月》主旋律。

  八、 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做到突出重点、安排得当,乐曲欣赏和图片展示大部分都出现在多媒体上。

  1、 牧歌

  优美的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诗情画意

  2、 国际歌

  壮美的特点:刚劲、果敢、勇猛、粗狂、铿锵有力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5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本课几个曲艺音乐的段子,体验曲艺音乐的韵味。

  2、能随乐轻声哼唱常德丝弦《重整河山待后生》。

  3、能简述曲艺艺术的演唱形式及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视频】《长沙策长沙》

  这首《长沙策长沙》已经流行一段时间了,几个长沙大男孩用我们熟悉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细数了这个城市中的点滴生活。

  【Q】那么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歌曲呢?(说唱风格)

  2、说唱风格的歌曲这几年特别的流行,同学都知道它是舶来品,说起它的特点来许多同学一定头头是道,但是你们知道吗?早在战国时期,我们国家就已经有说唱音乐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中国的说唱音乐。

  二、艺苑撷英

  一)中国说唱音乐的沿革

  1、中国的说唱音乐——曲艺音乐

  我国的说唱音乐即是曲艺音乐。

  【Q】说到曲艺,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曲艺有些什么种类吗?(评书、相声、鼓词、弹词……)

  2、曲艺音乐的沿革

  中国曲艺艺术源远流长,公元前221年之前就曾记载过短小的叙事性歌曲,唐代有咏叙长篇故事的“变文”,宋代有成熟了的诸宫调,明清至民国,全国已有曲种三百多个。曲艺艺术除评书和相声外,大多有说有唱,或只唱不说,音乐性很强。古代的曲艺因为要讲故事,所以曾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向戏剧转化,另一方面则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流传演变。

  3、那么戏曲和曲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视频】单弦《十刹海的传说》片段

  【Q】曲艺艺术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仔细聆听表演者的唱词,你能发现戏曲与曲艺的不同之处吗?

  曲艺与戏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在咏叙故事,不需粉墨登场,刻画人物只凭一张嘴来描摹。台上只要一两个人,简单的伴奏乐器即可演绎象《三国》、《封神》、《三打白骨精》等众多的'故事。所以在文化事业不太发达的旧中国,它有很广泛的听众。加上曲艺演员多用方言,音乐又源自当地民间,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

  Ⅰ、京韵大鼓

  1、曲种简介:京韵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

  2、【视频】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骆玉笙不完整片段

  【Q】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一人站唱,自击鼓、板司节奏)

  3、骆玉笙简介:

  骆玉笙(1914.8.31—20xx.5.5),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艺名“小彩舞”,她1914年出生在江南,6个月大时就被送给江湖艺人骆彩武做养女,“小彩舞”这个艺名最初就是这样得来的。骆玉笙从小就跟着养父母漂泊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从4岁起她就开始配合养父演出杂耍。17岁时开始学唱京韵大鼓,二十二岁以“金嗓子歌王”活跃于北平、天津一带。

  4、【视频】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剧版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改编的新中国第一部长篇同名电视剧在全国上映。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其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演唱者“小彩舞”骆玉笙也随着电视剧的播放而家喻户晓,此曲也成为了骆玉笙的代表作。

  Ⅱ、天津时调

  1、曲种简介:天津时调主要是流行天津一带的劳动人民中间,如船夫、搬运工、手工业者、人力车夫;音调源于明清以来的时调小曲;以三弦、四胡、板子作伴奏;演出的形式多为一人独唱。传统段子多反映天津人民的生活风貌,二、三十年代有些职业歌手在地摊、茶棚演唱以谋生活,在内容上产生了反映时事的节目。

  2、【视频】天津时调《秋景》

  【Q】这是由天津著名的曲艺演员王毓宝1986年第五届津门曲荟中国大戏院实况录像演唱段子,仔细聆听,你认为说唱的吐字与歌唱的吐字是一样的吗?

  说唱的吐字更强调说,是以说话为基础的。

  Ⅲ、苏州弹词

  1、曲种简介: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的说唱艺术,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

  2、【视频】苏州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

  开篇:即弹词艺人在说正书之前所加唱的,与故事内容无关的短小段子。

  【Q】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与前面我们欣赏的京韵大鼓、天津时调有什么不同?

  演员自弹自唱,有一人(单档)、二人(双档)和二人以上等表演形式。

  Ⅳ、常德丝弦

  1、曲种简介: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及周边县区的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坐唱,一般为六人,操六件乐器,如胡琴、四胡、扬琴、月琴、琵琶、打击乐等。

  2、【视频】《常德人》

  【Q】说说这一唱段的音乐和唱词的特点。

  音乐明快流畅,加了许多衬词。

  三)拓展与小结

  1、长沙弹词及长沙弹词艺术家的介绍。

  曲艺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性,我们长沙也有自己的曲艺艺术。

  简介长沙弹词“活化石”彭延昆

  2、曲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视频】骆派京韵大鼓传人冯欣蕊《重整河山待后生》

  【Q】不同时期的曲艺演员的表演有什么不同吗?

  3、【创作】

  在文化艺术繁荣和发展的今天,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该如何对待曲艺音乐?把你的今天的体会与思索用说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吧。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非洲最具代表性的歌舞音乐《非洲赞歌》和《鼓舞》。《非洲赞歌》是一首加纳民歌,歌曲乐句短小, 曲调音域窄,伴有喊叫声,伴奏乐器是马林巴琴。《鼓舞》是由布隆迪圣鼓演奏,节奏鲜明而强烈,与舞蹈结合紧密。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开阔音乐视野。

  ②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以及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让学生感受、体验和模仿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电影片断《我是谁》。通过欣赏电影《我是谁》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接下来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非洲歌唱家卡拉巴罗比演唱的加纳民歌《非洲赞歌》,欣赏完后,我将请同学们谈谈感受。下面我来总结:①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高度发展的节奏是非洲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歌唱最常见的形式是呼应歌,乐句短小,且多重复。绝大多数情况下音乐都与舞蹈紧密结合。

  ③接下来有请课代表为大家介绍乐曲的主奏乐器马林巴琴,并同时播放马林巴琴图片:(②马林巴琴是流行于非洲的木琴的总称,非洲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马林巴琴种类繁多,音乐清脆而流畅)

  ④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感受布隆迪圣鼓,看看这段民间舞曲能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播放《鼓舞》音像,通过欣赏,问同学们鼓舞有什么样的音乐特点?(节奏鲜明强烈。具有活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接下来我将介绍非洲鼓:③非洲人偏爱打击乐器,尤其是鼓。鼓,不仅是乐器,还能模仿语言、传达信息等。

  ⑤接下来将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总结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④非洲的民间音乐有很强的功能性,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进行。此外,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

  ⑥接下来出示非洲音乐的节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模仿,如:用手敲击桌面、铅笔盒或拍手等方式进行模仿练习。从而创造氛围,体验非洲歌舞乐。

  四、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⑤在现实音乐生活中有哪些非洲音乐因素的影响。

  五、总结

  通过欣赏《非洲赞歌》和《鼓舞》,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7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的题目是《青藏高原》,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青藏高原》是人教版高中音乐全一册第二十课音乐与电影电视中的第三首鉴赏作品;作品为E大调,拍号为混合拍子,由4/4拍、2/4拍、3/4拍组成,情绪激昂,旋律高亢明快,描绘了青藏高原的地貌、风景、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作品有两个乐段,第一段,曲调舒缓,旋律深情而平稳,表现了对青藏高原无限的眷恋之情。第二段,曲调高亢、情绪激动,通过描写青藏高原的浩瀚来赞美可爱的家乡。表达了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已基本完成,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比较喜欢流行歌曲,可以适度的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流行音乐进行组织授课,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并忠于学习。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感受富有藏族山歌的演唱风格特点,把握变换拍子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用秀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3.引导学生感受西藏雪域高原特点的音乐作品的美感与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增强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难点是掌握休止符、三拍延长音所表现的音乐感觉以及唱法。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听赏法、讲授法。

  学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整体感知、谈及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通过播放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该图片为我们展现了哪个地方?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和总结,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洁白的蒙古包,是藏的特色标志。图片上为我们展示的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是川。如此美丽神圣的青藏高原被人们广为传唱。由此引入课题——《青藏高原》。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整体感知环节

  整体感知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青藏高原》,并提问同学们:“歌曲带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学生自由发言。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总结:从旋律、歌词中感受到了青藏高原的风景地貌、风土人情。第一段,曲调舒缓,旋律深情而平稳,表现了对青藏高原无限的眷恋之情。第二段,曲调高亢、情绪激动,通过描写青藏高原的浩瀚来赞美可爱的家乡。表达了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情感。整首歌曲情绪激昂、深情饱满,给人一种豪放悠扬的感觉。

  然后再次聆听歌曲,在这里我会进行适当的演唱。并提出问题:“歌曲中传递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我进行总结:“一座座山川相连,那就是青藏高原”描述了藏族独特的地貌风景,能够从歌曲中感受到藏族人民对这一神圣土地的敬仰、爱慕和自豪。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

  细致、精准的分析歌曲,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我会播放李娜原唱《青藏高原》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发言。我进行鼓励评价和总结:这首《青藏高原》曲调柔美,加上李娜高亢嘹亮的演唱,使得整首歌曲跌宕起伏,能够感受到藏族人民通过歌曲对大自然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再次聆听歌曲,加入歌词哼唱歌曲,并思考问题:歌曲当中的三拍延长音表现了什么样的音乐感觉?在歌唱时怎么处理?学生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我进行总结:三拍延长音在歌曲当中作为了抒发情感的重点处理,在延长的基础上抒发情感,演唱时注意换好气口,不要随意换气。在听过两遍后,学生已经对这首歌曲较为熟悉。让学生分三遍跟钢琴伴奏学唱歌曲。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地学会演奏该乐曲。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我会为同学们讲解青藏高原是由张千一作词作曲,创作《青藏高原》这首歌的时候,张千一是武警文工团的编导室主任。其实,张千一从事音乐创作已经有很多年了。一九九四年,张千一应邀为电视连续剧《天路》创作音乐。而《青藏高原》是《天路》的主题曲,当时张千一随感创作完成这首歌曲时,想到的第一个最适合的演唱者是李娜,觉得就是为李娜量身定制的,而歌曲一经李娜的演绎,立即传遍全国,成为大家竞相传唱的歌曲。被全国人民所喜爱。并思考问题思考:“除了用唱歌,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青藏高原》?”学生自由讨论进行回答。我进行鼓励性评价和总结:有器乐、舞蹈等。并简单教授1-2个动作,和同学们一起感受藏族音乐的悠扬。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会采用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带领学生以同总结今天的收获,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一望无际的草原、洁白的蒙古包、新鲜的空气、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都是我们所向往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聆听《青藏高原》置身草原,放飞心灵。

  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会让学生搜集其他有关于藏族的歌曲进行欣赏。

  通过这样的方式,体现了开放式的音乐课堂,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知识点呈现的较为清晰明了。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8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应聘高中音乐的3号考生。民乐合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分类,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题目是《金蛇狂舞》,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金蛇狂舞》是人音版高中音乐的一节鉴赏课。乐曲是三段体结构,旋律始终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第一段。乐曲一开始,就以明亮上扬的音调不断地呈现出欢乐、昂扬、奔放的情绪,让人耳目一新。第二段。由两小节打击乐器音响引出的更加热情昂扬而且流畅明快的旋律,令人感到充满生机而富有生命之活力。第三段。作者巧妙地借鉴了民间锣鼓点中“螺蛳结顶”的结构形式。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速度逐渐加快,加之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烘托,使情绪逐层高涨,直至欢腾红火的顶点,生动地再现了民间喜庆时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洋溢出鲜明的民族性格特色和生活气息。全曲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更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

  基于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欣赏《金蛇狂舞》,感受江南人民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情绪,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②通过聆听、分析、演唱作品,能够分辨段落特点,提高对民乐合奏作品的感知能力;并结合小组讨论以及“螺蛳结顶”创作实践,提升音乐创作能力。

  ③了解聂耳及其作品;聆听《金蛇狂舞》,感受作品各个乐段的音乐特点,理解和掌握“螺蛳结顶”的创作技法。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陶冶情操、发展能力和传授知识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聆听《金蛇狂舞》,感受作品各个乐段的音乐特点。难点则是理解并掌握螺蛳结顶的创作技法。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逐渐接近成人,抽象思维能力基本完备,对于知识的渴求层面,不再局限于表象与外在,更是更深层次的关注内在于本质,但也由于课业、学业的压力,学生们对于音乐艺术与中国民族音乐的关注度较低,也更加有自己的想法,不易受他人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更加多元化、更符合高中生认知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更科学的去体味音乐,感受音乐。

  三、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视听结合法、小组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具体阐述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实践体验,本节课包含了聆听、演唱、和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具体可分为导入、新课教授、巩固练习、音乐活动、小结作业五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授课开始,我为学生播出示赛龙舟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图片中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学生能够回答出赛龙舟、热烈欢庆等。我进行总结,我国龙舟竞渡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楚人划船拯救,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却无所获。从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都到江上划龙舟,于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习俗便这样流传下来了。图片中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各色各样的“龙”如箭离弦,顺流而下,欲争群龙之首,激动人心的场面,催人振奋,导入本节课。这样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简单快捷易于开展,又能够紧扣主题核心帮助学生建立与民乐合奏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探究欲望。(板书)

  (二)新课讲授

  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我会播放《金蛇狂舞》引导学生聆听作品,播放后提问学生,说一说对作品的了解?学生举手发言得出民族管弦乐作品、欢快热闹等。我来总结,《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表现了南方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9

  一,说教材

  这一节是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第1个课时,它对于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以及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着重要作用。

  1、教学目标分析(三方面)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情感目标: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2、教学重难点分析

  《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教学重点是认识了解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特征。

  3、教学的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来欣赏京剧艺术魅力。

  二,说学情说学法

  大多数学生都对我国传统京剧艺术了解很少,尤其是我们西北,他们不知该如何来欣赏京剧艺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聆听、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有尊重我国的传统艺术的意识。

  三,说教法

  以点拨引导为主要教法,在学习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运用图画、听音乐等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四,教学过程分析

  1、课题导入 采用问题式导入法

  你们知道‘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是哪三大吗? 以著名歌唱家李玉刚引导学生认识京剧的无穷魅力。

  2、介绍新课知识

  先介绍介绍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基本常识

  一是介绍京剧起源,二是介绍四大名旦。这两个介绍都采用师生交流法。

  再介绍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梅兰芳有充分的认识,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三块内容,分别是生平介绍、代表作品介绍、“梅派”艺术特征介绍。

  首先,介绍梅兰芳生平,我进行了2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梅兰芳先生的认识’,

  第二项设计是观看一段视频,来让学生认识人物,从而引出我想让学生知道的两个内容(1梅兰芳不仅在京剧方面有特殊的造诣,他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2梅兰芳曾在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表现了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

  其次,是介绍梅兰芳先生代表作品。我同样进行了2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让学生回忆‘刚才视频中提到了哪些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品’

  第二项设计是通过看一组图片,来加深对梅兰芳先生代表作品的记忆。

  最后,是介绍“梅派”艺术。我进行了3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让学生聆听作品《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体验感受这两个唱段不同的音乐情绪及特点。

  第二项设计是分析唱腔特点,引出“梅派”艺术唱腔特征。

  第三项设计是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片段,让学生再次感受“梅派”艺术唱腔特征。

  通过以上三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就会对梅兰芳先生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五、说知识拓展

  介绍梅兰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第一项设计是采用讲授法,介绍梅兰芳在国外的一些演出经历。

  第二项设计是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在国外的一些情况。

  第三项设计是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在国外影响力’的个人观点。

  六、课堂总结

  运用了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赞誉梅兰芳先生的一句话“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来结束本堂课。为的是创设一种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梅兰芳先生的尊敬之感得到升华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10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音乐全一册第十九课的内容。《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于1867年创作的圆舞曲,也称《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约翰·施特劳斯最优秀的圆舞曲,可以称为是舞蹈的诗篇。在奥地利这首作品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1866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七星期战争)中惨败,使维也纳人感到哀伤、压抑,空气沉闷,情绪低落。为振奋人心,约翰·施特劳斯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领导人赫贝克之约,写作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在1867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并很快被介绍到英国、美国及其它国家。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乐曲,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情感审美体验。

  2、通过欣赏乐曲,体验乐曲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难点是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分段赏析——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多瑙河的图片,提问学生认识图片上的河流吗?学生回答后,顺势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乐曲《蓝色多瑙河》,并提问同学们乐曲是几几拍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乐曲为3/8拍,随后为学生介绍圆舞曲。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说出乐曲的结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乐曲是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组成。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分段欣赏环节

  新课标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生动巧妙的启发式教学,在请同学们分段赏析乐曲,在赏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圆舞曲旋律、节奏的特点,感受每一段小圆舞曲的特点。最后,我会带领学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我会播放管弦乐《蓝色多瑙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之后我会为学生介绍《蓝色多瑙河》的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以及他“圆舞曲之王”称号的由来。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主要罗列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11

  一,说教材

  1、说大纲;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的第一节。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导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还有的就是要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内容比较多,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

  3、教学目标

  一个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感悟、表现和创造音乐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二是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是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4、教学重点有两个

  一是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是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5、教学难点

  认识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一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让学生听,看,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在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几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

  1) 导入:谈话导入: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是引起学生的思考。

  2) 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首先是课堂提问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学完导言之后便是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最后把节奏,速度,力度这三个最常见的音乐要素作重点讲解。

  3)鉴赏<草原牧歌>。这一环节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完整聆听,再对比聆听。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第二部分是对比聆听这首曲子。教师分别打出两个不同主题的饿节奏,并请学生配上不同音高的乐音,并让学生体验哪位同学的配音最美。然后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最后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部分,介绍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请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跳舞。这部分应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练习法,设计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四、拓展感受

  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这部分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做题,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五、小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堂课,教师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互动和聆听教学法,讲解教学法,感悟教学法,课堂提问法与练习法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产生兴趣。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12

  一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一、说课程标准,即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主要讲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等。

  二、说教材,即介绍课本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的第一节《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一课的导言和钢琴曲《少女的祈祷》以及交响乐《第一交响曲》,因为内容比较多,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由于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时候会结合音乐作品来分析。这两节课我都会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贯彻思考,体验,表现的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

  三、说教法,即讲解主要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

  四、说学法,即讲解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五、说重难点,即讲解该课程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去鉴赏音乐,难点对陌生的音乐能够升入的了解与认识。

  六、说教学过程,即讲解教学过程和具体教学步骤。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几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

  1) 导入:谈话导入: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是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这有环节中我用的是谈话法。

  2)鉴赏《少女的祈祷》。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部分,先完整聆听,思考后聆听。第一部分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开始,问题是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这里应用的是谈话法,接下来就是完整聆听。这一部分应用的都是谈话法,下面的提问:音乐直观的给你什么感觉?通过音乐你能联想到什么画面?然后让学生借助课本详细了解关于《少女的祈祷》这一首钢琴曲的曲作者以及乐曲介绍。最后让学生通过课本了解这首乐曲后进行思考与对乐曲的重新认识。然后播放第二遍让学生带着自己刚刚的思考去认真地完整欣赏一遍。提问学生第一遍与第二遍欣赏后有什么不同。最后告诉学生在以后遇到一首陌生的乐曲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去欣赏它》

  3) 拓展。《春舞》《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七、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堂课,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提问法与引导法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产生兴趣。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1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第二单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直率、真挚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风俗、娱乐场景及思想感情,是实现他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优美的舞姿把人们带入了诗一般的境界。

  2、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与舞蹈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风格及动作韵律等特点。

  (2)在欣赏、模拟、表演、创编等活动中,广泛积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表现力,并具有一定的创编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乐舞交融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不仅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风格特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体态风格,灵活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难点是要求学生根据舞蹈音乐来进行创编。

  二、说学法

  课堂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乐舞交融的教学活动当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用视觉来观察模仿老师和图片中所给出的动作,用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现音乐,并用交互式的学习方法,创设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编舞蹈作品的热情和信心,让乐舞交融装点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说教法

  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与学的问题上,从重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图像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比较鉴赏法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感受与鉴赏、模仿与表演、创编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亲近艺术。

  课伊始,教师身着傣族服饰,伴随优美的音乐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来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同学们来到具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舞蹈采风活动”,期间采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问方式,揭示课题《傣族舞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视频鉴赏,领悟风格。

  通过多媒体辅助式教学,请学生欣赏相关的视频与图片,鉴赏后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领悟动作。

  教师首先播放电脑合成的影片,呈现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手型、手位及脚位,让影片所表现出优雅、柔美的静态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学。抓住这一切入契机,教师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来模仿手型、手位及脚位,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动作的要领,再让学生看教师示范,启发学生发表评议,加强手型、手位及脚位动作要领的领悟,然后出示课件:借鉴观赏由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灵》,使学生通过影视欣赏——交互模拟——教师示范——借鉴欣赏——师生评议等过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又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4、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首先教师给同学介绍云南特有的民族吹管乐器葫芦丝,让同学们对它的外部结构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来演奏一小段音乐片断,让同学们了解此乐器的音色特点,然后完整的来欣赏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主要采用聆听——讨论交流——感受情绪等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夜幕下的傣族村庄、凤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庄恢复宁静进入梦想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揭示音乐的主题和结构特点。

  5、想像创编,体验成功。

  根据刚才欣赏过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开展创编活动。首先由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初步感知,再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创编音乐中的一段,注意学生强弱搭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表演创编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的交互式学习,同时为舞姿优美的学生颁发奖品——金孔雀的挂饰,最后在欢乐的音乐旋律中让

  学生跟随教师尽情的舞动起来,表达乐舞交融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这堂课推向轻松、愉悦的高潮。

  6、课堂小结,艺术升华。

  我会告诉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发扬光大,使这朵奇葩光辉灿烂。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舞蹈环境,使学生经过:情景模拟,亲近艺术、视频鉴赏,领悟风格、自主探索,领悟动作、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想像创编,体验成功、及课堂小结,艺术升华等过程,逐渐熟悉了解舞蹈音乐的旋律,而且在乐舞交融中体会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最后学生与老师共同表演创编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创造性的音乐舞蹈实践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气氛,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效果。

  这堂课只是一中尝试,不当之处,希望得到个位专家、老师的帮助与指导!谢谢!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14

  一、说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百鸟朝凤》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音乐全一册艺术与欣赏第三单元第二十三课,这是一节欣赏课,通过赏析作品,体味民族音乐的艺术美丽,了解唢呐这一民族乐器的特征和风格,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并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

  学生在学唱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并能够自由表达所思所想。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百鸟朝凤》,培养保护自然、喜爱自然的感情,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

  2、通过聆听、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体会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

  3、能够清晰分辨出音乐中唢呐模仿的不同种类的鸟的叫声;能够清晰分辨出各乐段的主题旋律。了解唢呐的乐器风格和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赏析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听辩和区分各乐段的主题旋律。难点是了解民族乐器唢呐,体会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视听结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感知乐曲——探究乐曲——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将采用音频导入和师生提问的方式,播放各种鸟类叫声的音频并引导学生想像鸟类的形象,并讨论音乐中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来进行艺术创作的乐器,顺势引入今天的课题。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知乐曲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播放一遍乐曲《百鸟朝凤》,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的情绪是欢快跳跃的,速度是散板、自由的。随后我会为学生们简介作品《百鸟朝凤》的相关知识和唢呐的乐器背景知识,辅助学生熟悉乐曲。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请同学们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强调音乐实践,这在我们的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着重体现。

  这一环节,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通过“整体感受—分段赏析—完整体验”的步骤学习,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各段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唢呐的炫技型演奏技法等知识要点。其中,对于各乐段的主题风格和表现形式,通过聆听学生就比较容易能够总结出,因此只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概括即可。但对于第二乐段中唢呐的炫技演奏技法,是这节课的分析要点,在这里我会选择启发问答、讲授法、互动讨论法的方法来进行引导。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模仿第二乐段中不同鸟类的叫声,来感受唢呐的声音特点和风格。最后再通过完整聆听,带领同学们对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过程,并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这首歌曲所传达的精神主旨是什么?通过一步一步的教学推进,学生能够发现这首歌曲表达了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并从所感所悟中培养对于民族音乐、民族器乐的热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聆听钢琴版本的《百鸟朝凤》,并自由讨论一下,两种演奏风格有什么样的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学们又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不同版本作品的聆听和对比,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引入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关注。同时,将自己对于《百鸟朝凤》的所思所想总结成小短文,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请同学们在欢乐的乐曲中结束本节课的课程。

  七、说板书设计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15

  一、说教材

  1、说大纲;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一课的导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还有的就是要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因为内容比较多,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由于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时候会结合音乐作品来分析。这两节课我都会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贯彻思考,体验,表现的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2、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3、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三、教学重点

  1、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2、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四、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高二段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了,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运用图画、听音乐等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几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

  1)导入:谈话导入: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是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这有环节中我用的是谈话法。

  2)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总共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通过集体读导言来开始这一部分,下面请语言课代表来解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最后教师做总结,这里应用了课堂提问法。接下来请全班同学来朗诵散文,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能听懂音乐的人,这里也应用了课堂提问法。整个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鉴赏音乐的能力。学完导言之后便是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首先请学生来朗读所要学的知识,并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并从学生的饿回答中总结出知识,最后把节奏,速度,力度这三个最常见的音乐要素作重点讲解。这部分应用的是课堂提问法。这部分的饿设计意图是为今后学习鉴赏打好基础。

  3)鉴赏《草原牧歌》。这一环节也分为两个部分,先完整聆听,再对比聆听。第一部分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开始,问题是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这里应用的是谈话法,接下来就是完整聆听。这一部分应用的都是谈话法,下面的提问:独奏乐器是什么?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着重讲琵琶协奏曲是什么等等。接下来的提问分别是从音乐中你联想到什么场景和音乐要素各发挥了什么作用,又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第二部分是对比聆听这首曲子。教师分别打出两个不同主题的饿节奏,并请学生配上不同音高的乐音,并让学生体验哪位同学的配音最美。然后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最后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部分,介绍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请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跳舞。这部分应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练习法,设计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七、拓展感受

  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这部分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做题,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八、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堂课,教师主要通过聆听教学法,讲解教学法,感悟教学法,课堂提问法与练习法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产生兴趣。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环保作文1000字左右】相关文章:

环保的作文(精选)02-02

环保作文02-15

环保的作文02-08

环保的作文02-02

环保作文(经典)11-01

(经典)环保作文09-19

环保作文02-11

环保作文(热门)05-02

[优秀]环保的作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