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节日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4-08-02 10:00:19 家乡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作文(必备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必备1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王安石的《元日》把新年迎新春时的热闹体现了出来,写得可真是好啊!目前就来我的家乡看看吧。

  根据大家家乡的规矩,新年在正月初中一年级开始。第一,一大早起来后,要先洗澡,洗完澡要换上新衣服,预示新的一年到来。然后,随意吃个午饭,重头戏还在后面呢!接着,下午要开始忙碌起来了,先把春联贴上,然后开始采购食材,为晚上的年夜饭做筹备。年夜饭的食材可大有讲究:鸡,鱼,莲藕,腐竹组成的。活脱脱一个吉利晚餐,吃的全是由含有特殊含义的菜做的。

  不只这样,新年这天还没有完呢,吃完年夜饭,大家还可以放鞭炮,鞭炮是在下午买菜时买的,一群小伙伴聚在一堆,拿源于己的鞭放在地上,和其他鞭放在一块,接着,挑选自己喜欢的.鞭,一块到田野把鞭点燃,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当然除去放鞭炮,大家还要守岁,无非就是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吃零食,大大家搓麻将,假如实在是忍不住的话,也可以小憩一会儿。

  最好玩的还是初中二年级拜年了,像大家家有不少兄弟的,通常都是按顺序来,先从大妈家开始拜。一般吃完饭后,就是拿红包的时候了,关于红包的俗名是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据了解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有些人家是爸爸妈妈在晚辈子女里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压岁在民俗文化中含义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正月初中三年级通常都是继续串门,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五,大家的新年才算过完。

  家乡的风俗,在家乡时我感觉它就像随处可买的水一样稀松平时,可离开家乡,我才发现它就像博物馆里的文物一样珍贵。

家乡的风俗作文2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民俗风情独特,是火把节的故乡。

  火把节是祈求幸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的初衷是为了驱除虫害,保佑庄稼五谷丰登。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普格彝族人都要过火把节。

  火把节的第一天,家家户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准备丰盛的节日大餐。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在簸箕里,把蔬菜放在盘子里,把筷子和勺子放在蔬菜上,一起放在门前。希望已故的老人回来吃顿饭,探望儿孙,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安、健康、长寿,带走家里的霉运。祭完死去的老人,全家人开始吃饭。吃完饭,老少都出了家门,同时来到寨口。他们用火把点燃了几堆篝火,老少齐聚。女孩们手拉着手,围着火炉高呼火炬演讲。人们对着金色的火光,又跳又笑!祝贺之声溢于言表,喜悦的浪潮盖过了海浪,一波接一波,久久回荡在山谷中。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火把节的高潮。来自世界各地的彝族人聚集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火把节的举办地是一片圆润平坦的草坪,四周被茂密的森林环绕,庆祝节日的人们都围绕着草坪。这一天要举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族的摔跤,有点像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日本相扑。落在上的不一定赢,落在下的不一定输。看谁的脚先离地,谁的肩膀先着地。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中的佼佼者。有的时候被这个捡起来,有的时候被那个扔下去。败者不气馁,胜者不骄。他们都从容应对新的挑战,不战而胜不胜。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比赛。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佩戴金银首饰,手执酥油布伞,手执五彩缤纷的三角巾。他们在草坪上陆续围成一圈,跳着优美的`彝族舞蹈,唱着一首婉转婉转的彝族歌曲。彩裙摆动旋转,如蝴蝶展翅,如孔雀开屏,妩媚动人。女孩们竭尽全力展示自己的美丽。记者忙得不可开交,拍照、录像。评委们也在花丛中精心挑选“牡丹”。看,他们都满头大汗了,看来真是难以抉择啊!傍晚,各家各户点起火把,在父母的带领下,绕着屋子和院子走来走去,嘴里念念有词:“把瘟疫烧掉,牛羊就会长出来。”为动物的繁荣和庄稼的丰收祈祷。接着,全村家家户户把剩下的火把堆在村里牛羊出没的路口,点起篝火,在篝火上放一块石板,每家扔9块小石子和9块石板。石板上的草。树根象征??着无数牛羊前来吃草,无尽的庄稼堆积成山。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进步,我家乡的火把节逐渐发展成为集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和民俗风情展示为一体的盛大节日。近年来,每逢火把节,都有大批外国友人和港台同胞来普格与彝族群众共度佳节。

  朋友们,请来普格参加彝族火把节,你会看到一幕幕惊心动魄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3

  在我的家乡徐州,过年的习俗还是挺多的。挂大红灯笼、包饺子、舞龙舞狮、放鞭炮……人们忙得不可开交,忙得不可开交。其中一个特长是写春联。

  徐州人热爱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村居委会规定,家家户户都要自己买红纸、自己写对联,然后全村举行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书法是我的强项。我要一展身手,于是自告奋勇写春联。妈妈在一旁小声说:“别小看村子里的人,这里可是英雄云集,卧虎藏龙的地方。”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好奇心很快被勾起来了,很想去看看我的村子。书法水平在村里可以排行。

  除夕那天早上,我们把笔墨纸砚整理得整整齐齐。我按住纸,拿起笔,蘸了点墨水,开始写第一个“五”字。 “横”轻画画笔,将画笔按到三分之二处,最后合上画笔。笔破意,接下“横折”,在折笔处换边,保持中心竖直向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发梢,刷子到哪里,眼睛就跟到哪里。 “五”字很快就写好了。我抬起头,每个人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这是对我的'鼓励和肯定。我又是满满的墨水,一口气写完了上联“五湖四海春色满”和下联“千山万水牵牛花”。横批《万象更新》中的“新”比较难写,我仔细揣摩了它的字体和笔画。左高右低,左窄右宽。回忆老师上课的注意点,然后一口气写下来。上联、下联、横批的字写得那么完美流畅。大家看了我写的春联,不禁感叹:“这副春联行云流水,真是妙笔啊!”听了大家的夸奖,心里比吃蜜还甜。

  是时候选择了。评委们,你们说说看,仔细比较,排名很快就出来了。第二名,我就是第二名!我高兴得合不拢嘴,看着第一名的春联,暗暗下定决心,总有一天我一定要超过他。

  比赛写春联不仅是家乡过年的习俗,也是家乡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拿起毛笔,让年味更加浓郁,也让中国书法艺术蓬勃发展。

家乡的风俗作文4

  在中国,有许多风格各异的城市,有大雪漫天的哈尔滨,有古色古香的北京,有被誉为“美食之都”的广州……但在我心中,有一个地方我最为喜爱,那就是我的家乡——上海。

  前些日子,上海由于疫情影响,平时热闹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原本人流如潮的商场(大都)关门了;甚至在疫情发生前的时候,叫卖声震天的菜场也变得寂静非常。但是,上海浓浓的年味并未就此消失。

  初一的早晨,我想平时一样,懒洋洋地躺在床上。此时妈妈直接拍了拍我的身体,热情洋溢地对我说:“儿子,你赶紧起来,我们要贴窗花啦!”我揉了揉惺忪的.双眼,穿好了衣服,从床上起来了。一出门,只见爸爸拿起双面胶,将双面胶贴在窗花上,仔细比对了一下,将双面胶另一头撕下,往窗户上贴,十分端正,漂亮极了。我也想贴一个,爸爸将胶带和窗花给我。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爸爸递过来的双面胶,学着爸爸的样子将其贴了上去,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贴的歪歪扭扭,宛如一条蛇,我不禁笑了,但也有些尴尬。

  到了晚上,奶奶招呼了一声:“吃年夜饭啦!”全家人(换个词),爸爸搬来了大桌子,妈妈盛着饭菜,我将妈妈盛的饭菜端了上来,爷爷打开了电视,放起了春晚。全家人在一个饭桌上欢声笑语,看着电视,聊着天,开心极了。此时,爷爷问:“你们都知道春节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年兽,那你们知道春节为什么要贴窗花吗?”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啊?”爷爷喝了一口酒,慢慢说起来:“其实也是为了赶走妖魔鬼怪。很早以前妖魔鬼怪怕一种神鸟,但大家都不知道神鸟什么时候能飞来,所以想尽办法,做出各种神鸟的样子,放在窗户上。慢慢的,窗花有了各种好看的图案,过年就有了贴窗花的习惯。”原来每一种风俗都有个故事呢。

  这就是我们一家今年在上海过的春节,一场突然的疫情也阻止不了我们一家的欢聚。希望贴上的窗花也能赶走这场疫情。

家乡的风俗作文5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我家乡的风俗!

  当新年来临的时候,人们会打扮得漂漂亮亮,出去拜访亲戚。你知道孩子们应该如何在我的家乡过新年吗?我们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

  孩子们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裹得又胖又胖,害怕感冒。孩子们会很快吃完饺子,但他们会装满一大碗。这是怎么回事?那是因为我们要把它给我们的长辈。我们不是跟着父母去分娩,而是带着这个大碗去分娩。走到老人家门口,他礼貌地说:“新年好,我来给你送饺子。”长老们会立刻把孩子带回房子,给他一个红包,当孩子说“谢谢”后,他会拿着空碗跑回家,再添一碗,然后继续敲下一位长老家的门。说着同样的话,做着同样的事情,我们整个上午都会很忙,但我们不会说累,只是感到快乐。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我喜欢这个习俗。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它让我在新年快乐。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我永远不会忘记。

家乡的风俗作文6

  今年爸爸妈妈带我回了一趟老家河南。再那里,我看到了与张家口不一样的民风民俗。

  比如说:“大哥哥和大姐姐的'结婚典礼仪式,在张家口这边都是在大饭店,新郎新娘敬父母、朋友、亲戚喜酒。在老家只是在家里面立一个很大、很大的锅,供新朋好友们用餐。自己想吃什么,就盛什么。非常好吃!

  新郎去迎接新娘的时候,有锣鼓队走在前面,非常热闹。新郎把新娘娶回家的时候,有秧歌队迎接。然后,新郎背着新娘就回家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7

  我的家乡来自四川内江市资中县的一个小镇,有被称为“小资中”的美誉。家乡每年年底就会有做香肠和熏腊肉的风俗。每逢过年佳节,最想念的就是 香肠的味道,特别是离开家乡这几年。

  在我们四川,做香肠的材料都是要精挑细选的,农家养的猪最合宜。半肥半瘦的猪肉做香肠,猪排骨和五花肉可以做熏肉,小肠洗干净留着灌香肠用。

  说到做香肠,也是一门学问。半肥半瘦的猪肉切小块小块的,放入适量盐,味精,香油,芝麻,花椒粉,辣椒粉,把它们和匀,腌制一个小时。等肉腌好以后把洗干净的小肠尾端用线打好一个结,用小圆筒把小肠撑在内壁,猪肉一小块一小块的往里面灌,灌到30厘米就用线打一个结,接着刚才的步骤继续灌猪肉。直到全部肉灌完,香肠就灌好了。最后灌好的香肠拿到通风有太阳的地方晒,大概晒几天以后准备烟熏。

  腊肉是用五花肉做的,盐涂满五花肉全身就可以了,这个比较简单。腌制几天和香肠一起拿去烟熏。烟熏的材料是木料的锯木粉和松柏枝叶。选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搭一个简易棚子,炉子上放香肠和腊肉,下面烧火,火上浇木料的锯木粉,熏得黑黑亮亮的香肠和腊肉是最漂亮的成果。

  四川过年的风俗和各地过年都差不多,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准备食材了,主要是因为特色的大菜工序比较繁琐,比如说香碗,肉包豆腐,梅菜扣肉等等。可能唯一不同的是三十过年是吃中午,大多数地方是吃晚上吧!虽然香肠和腊肉过年的时候吃不了很多,但是在以前,奶奶那个年代,有香肠和腊肉就是过年,家里来了客人,就切上几块腊肉,解解馋。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广式腊肠,和四川香肠差不多的,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试试自己动手做的香肠,也别有一番趣味。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临海,有许多与别的地方不同的.习俗:过新年、元宵节、中秋节。

  快过年了,人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过大年。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家家户户就开始放烟花爆竹,一走出门,便听见了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从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传来。这声音把我吓了一大跳:吓得我赶紧用手捂住耳朵!这声音大得,连说话声都被淹没了,不得不让人大声地喊。之后,我看着满天迷人的烟火,每个烟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真叫人看的眼花缭乱,简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烟花节”。

  在我们浙江临海春节一般都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还未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天刚蒙蒙亮,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插烛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还有许多禁忌:不准扫地吧,不准将水倒出去,不准动刀······

  还有,我们那儿过元宵节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过。元宵节那天你猜我们吃什么?汤圆no!no!no!不是汤圆,在我们哪儿吃的是“羹”,它是将一大堆原料搅拌成的,都是薏米浆为主,再放芥菜叶、猪肉末、豆腐干······搅合在一起,搅好了之后,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后调味出锅,因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锅,这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呢!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风”。各地的风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节日,各有各的过法。因为有了这样的不同,节日才会变得非常有趣。你家乡的风俗,又是怎样的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8

  还记得,自己以前被外面的声音惊醒,转头望望窗外,才发现自己是被外面那放鞭炮的给吵的,成为那条小道上,几个孩子往地上不停的扔炮,整条小路都被炸得乒乓响,扭头再看看日历,是新年到了!

  迷迷糊糊出了房间,看看外头,奶奶正拿着几只肥肥的鸡,和邻居一起杀上来吃。我揉揉眼睛,下了楼,本想下楼看看她们杀鸡,却正巧碰见了正在贴对联的爷爷,听说对联能辟邪,还能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毕竟是习俗,我们便一起把爷爷亲手写的对联给涂上胶水。每个人都很小心,怕一不小心胶水粘到自己手上了,涂胶水的速度得快,不然这边没涂完,另一边就已经干了,小心翼翼的把对联粘到大门的附近,年味儿就来了。

  事都做完了,就去洗个澡,换上新衣服新鞋,家里人变为围成一桌,吃起了年夜饭。听父亲说,有些地方过年都是吃饺子汤圆,虽说我从来都没有这样过,但看着桌上的.鸡汤鱼肉,那也是十分的诱人。

  年夜饭后,再多摆些水果零食,就盼着天黑。虽说自己家里也没什么烟花爆竹,但还是迫不及待等到夜晚,吃吃零食,看看电视,时不时外面还会响起烟花和爆竹的声音,不得不说,放烟花是所有习俗中我最喜欢的一个。

  昏暗的夜空,被绚丽的烟花照亮,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沙发上,一会儿,家里的大人们都拿起了一个个已经包好的红包,这也就是压岁钱,孩子们,双手接过红包,便兴奋得直跺脚。

  还记得,那是多么的美好啊!这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这些习都是这里特殊的民俗文化,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各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当然,过春节的方式也不一样。

  我的家乡在歙县武阳乡,我们那里过春节和别的地方就不一样,因为我们的习惯不一样。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终一天,我们那里便改天换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在这天里,人们在自家门上贴上春联,放上爆竹,一片热闹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见面就互相道贺,乐得合不拢嘴。

  在别的地方,人们就是过年时,吃一顿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春节晚会……而我们这却是另一番天地——热闹非凡。

  我们这呀,白天一过,夜晚就更热闹了,到处是烟花,爆竹声,天空上五彩斑斓,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烟花,但城市里都是高楼大厦,就算放烟花也只能一个人欣赏,一点都没意思,而我们这天高地阔,只要有一家放烟花,大家都能看到,这种欢乐是城里人所体会不到的'。因为能和大家一齐分享的欢乐才是真正的欢乐。

  到了晚上5点左右,家人就聚在一齐吃团圆饭,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们都已纷纷赶回家来和亲人团聚,吃过年夜饭,大家欢聚一堂,说说笑笑,有讲一年收获的,有说对来年的愿望的,有对老人孝顺的,有对儿孙嘱托的……而老人们高兴极了,能和儿孙见面,听一听儿孙们叫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吃完了年夜饭,大家就在门前谈天说地,我还经常让外婆给我讲故事,外婆给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书上也看到过:

  从前有两个妖怪,一个叫“年”一个叫“夕”,他们每到春节就出来在人间捣乱,乱吃人家粮食,祸害别人房屋。之后人们明白了“年”怕红色,“夕”怕响声,于是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年”看见了就逃回了山上,“夕”还没走呢,人们就制造了一种一点燃线就响的东西——爆竹,“夕”一听到声响就夹着尾巴逃命去喽。从此,人们每到春节就贴红对联,放爆竹。

  讲完了故事,外婆就说:“我最喜欢这天了,因为在这天能够看见儿女们,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点多,大家便看春节晚会,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会来,他们对外婆外公都很孝顺,大家其乐融融,一齐看着春节晚会,心里别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会时,大家要是饿了,我们便拿出家乡的特色小吃——糯米饼、肉丝面、甜酒糟,一边吃一边看。到了12:00时,也就是新年钟声一响起,大家都欢呼起来。一齐到院子去放烟花,只要谁家先带头,那可是一个接一个呀,此起彼伏,那烟花在空中一现,可美了: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导弹,有牡丹盛开……如果你家的烟花放完了,不要紧,你还能够看别人家的烟花呢,这欢乐的分享,心里真愉快。

  放完烟花,大家还要出门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贺,到处是“新年好,恭喜发财”……有说有笑,真温暖。

  这就是我们过的春节,这种乡村淳朴的美在城里是没有的!这种亲情是珍贵的,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这种欢乐是幸福!春节,我们最喜欢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中国过年时的习俗有很多,而我的家乡广东的习俗,你们知道吗?

  在广东,快过年的时候,大家备办各式年货,比如:买鸡、鸭、肉、鹅、鱼……选购春联、年画等。最重要的是要买柑橘、青橄榄、香梨等水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新送亲朋好友的佳果。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去“述职”之时,这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要进行清洗,谓之“采囤”。

  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只有一件事最重要的,那就是我们都很想要的“压岁钱”!吃晚饭,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压岁钱”的,我们可以用来买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嘻嘻……

  晚上,我们还会将水缸里贮满水,米缸里填满米,灯火不熄灭,以象征这“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当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习俗,听了后,你觉得怎么样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腊月三十早上,我和弟弟坐在外婆家的客厅里。这时候,有人会问:你的父母呢?他们去哪儿了?

  来到厨房,就能看到他们和爷爷奶奶忙碌的身影。因为今天是腊月三十,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这一天,我们要拜二神。一个是天神,一个是灶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帮助祖父母准备供奉的物品。

  吃过午饭,供品就差不多准备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祭品放在祭台上:

  祭台中间放着一个木篓,里面装着糯米肠(糯米塞入猪肠皮后蒸熟)两根,蒸鸡一只,蒸猪肉一块。左右各放了一根大蜡烛。篮子前面放着一碗米饭和一碗水。后面从左到右依次是一碗面条、两个年糕、一块豆腐、两个馒头、一个杨梅和一些水果。

  摆好祭品后,就到了祭拜的时间。爷爷拿来一把香,点上蜡烛递给我们。

  我们每人手执三炷香礼拜。随后,爷爷上了香,还拿来一叠鞠躬的黄纸,相当于神仙用的钱。他把它们点燃,烧给天上的神灵,祈求天上的神灵来年保佑我们。但是我觉得拜神和佛教一样,要虔诚,不要谋取私利。只是敬畏神明给他拜年。

  拜完天上的神明,还要“慰问”掌管我们饮食的灶神。于是,我们把祭台搬到了厨房,重复了之前的祭拜流程。我们仍然以特别虔诚的态度向灶王爷拜年。

  这是我们家乡的习俗。虽然很平常,很常见,但却是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习俗是我最喜欢的习俗,因为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与神灵交往的日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意思是每个地方的风俗都各有特色。说起老家晓阳,最出名的风俗应该就是晓阳神戏透天光了吧。

  每年的六月初一起至初六,太后宫厅里敲锣打鼓,热闹非凡,一出出民众们喜闻乐见的戏在这里上演,这一风俗从何而来呢?听外公说,相传,晓阳姓谢人的祖宗叫谢七公,当时官拜提刑,因不满奸臣当道,赋诗讽喻,结果被佞人告密,遭到朝廷通缉。谢七公被迫举家逃难,船至东海时,突发险情,谢七公等人眼看就要葬身海底,万分危急时刻,他连忙跪地,拜天拜地拜神明,祈求逢凶化吉,并许愿若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安家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年景,每年六月请戏班演戏来谢劳。话音刚落,天空出现一片彩云,五显灵官长生大帝显灵,海上立刻风平浪静,谢七公等人得救了。谢七公回晓阳后着手筹建大帝宫,为救他的神明雕塑像,接着开始演戏,并规定每年六月初一开始,最后一天还要演到天亮,几百年来年年如此,场面煞是热闹。渐渐地晓阳神戏透天光就在方圆几百里流传开来了。

  演神戏时节恰逢暑假。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前往。远远的就听到敲锣打鼓声,走近一看,着实热闹,目光顿时被台上所吸引。演员粉墨登场,在唢呐、二胡、锣鼓等乐器伴奏下,唱腔悦耳,或高昂激越,或朴实粗犷,或柔嫩细腻。脚下的步伐时而铿锵有力、有板有眼;时而轻快灵活,一纵身就是连续的好几个跟斗;时而细碎柔婉放眼台下,男女老少一排又一排坐着。瞧,中间的那一位老人,戴着老花镜,手里的扇子正轻轻扇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和着节拍,看得津津有味。看他的样子一定就是听得懂唱词的老戏迷。前面的那位阿姨是不是没专心看,头怎么不断来回动?当我的头跟着她移动时,瞬间明白了,原来她在对照着字幕看呢。那边还有人交头接耳,一定是热心村民在给身边看不懂的.那位解说。台下最后的正中间供着五显灵官长生大帝和谢氏祖先的神像,与戏台正呼应,整个戏台尽收眼底。神像前摆着三牲、水果、茶酒等各式供品,点着许多香,许多大蜡烛,村民们以此来祈求神明保佑他添丁发财,幸福安康。

  随着又一声的礼炮响起,戏也就演到了高潮。丰富的唱腔,如同风过后的桃花,亦如汹涌澎湃的大海,深深地打动着村民们的心。直到曲终收钹,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太后宫厅。

  离家三千里,别是一乡风。我有晓阳神戏透天光,你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不猜你也知道,这是一首写端午节的童谣。

  端午节,你们做什么呢?那年端午节,我跟外婆学包粽子,外婆把洗干净的粽叶平铺在桌子上,还有一大盆腌过的肉和剥好的栗子,一旁的椅子上放着用酱油和盐调好味的.糯米。

  我一看食材便起了劲,迫不及待地催外婆包粽子。我学着外婆拿起一张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哈哈,这真像我们吃的甜筒。紧接着,我舀进了几勺糯米,放进一大块肉,几颗栗子,再加两勺糯米,再跟着外婆笨笨拙拙地把多余的部分给裹了起来。正当我准备扎绳子时,手没抓好,粽叶豁开一个大口子,米和栗子便逃回了刚才的盆子里。外婆见我这狼狈样,慌忙来补救我那不成形的粽子……

  终于,在外婆的努力补救下,一个不正常,但还算可以的畸形粽子就登场了。我学会了包粽子的步骤,便熟练地包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粽子包好了,接下来的步骤便是煮了。粽子刚下锅便有一股淡淡的调味香,过一会儿,一阵浓郁的糯米香飘了出来……

  时间从棕香间流逝,不一会儿,粽子便出锅了。我挑了一个畸形的粽子,这可是我包的。我小心翼翼地撕开粽叶,一个金黄饱满的粽子便出现在我眼前,我轻轻地咬下一口,感觉这粽子比平日里都要好吃。

  我一边品着粽子,一边与外婆聊着端午节的习俗,我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棕香回荡在屋子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万里不同情。”家乡的春节一丝不苟,却也热热闹闹。上饶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的。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便是过年的彩排,家家要做灯盏果,还有吃糖:麦芽糖、江米糖,水果糖……糖的形状多种多样。听奶奶说还要烧灶王,俗称灶王上天。做糖是为了让灶王甜甜嘴,让他在天上多说点好话,让我们来年过上更甜蜜的日子。

  过了小年,爸爸妈妈便忙着去超市买年货,我们乡下还要买年画。爷爷奶奶也不闲着:打扫房间,清理垃圾,务必要干干净净地过年。民间俗称扫房。

  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赶着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气。许多菜还很有寓意,像鱼啊,年糕啊,饺子啦那都是年年必备的菜品。男女老少脸上洋溢着喜气,门外墙边贴上红红的春联,大门也要贴各色的年画来装扮一下。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这是守岁,希望来年有个良好的开端。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会为守岁的人送来欢歌笑语。

  正月初一是一个忙碌的日子。许多老人会去庙会里祭拜,男女老少也穿起新衣服去亲朋好友家拜年。我们也是不例外的,这一天能得到许多压岁钱对小孩子来说,那绝对是一年中收获最丰又最肆无忌惮的日子。在这一天的大人脾气好到了极点。

  元宵上市家家都要吃汤圆,吃完晚饭大家会去街上猜灯谜,看花灯,还有一些地方会舞龙。加上元宵节,明月当空好景美不胜收。

  过了十五,春节就算过完了。于是春节在噼里啪啦中大笑着走来,又在噼里啪啦中大笑着离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龙头来,龙尾去,龙身摆摆一年鸿……”这是一句流传在我的家乡郎溪的童谣。每到元宵节,郎溪人民都要去看舞龙。我爷爷说龙一共被分为15截,摇龙头的人力气得大,摆龙尾的得机灵,不然龙舞起来没劲。

  上个元宵节,我有幸地去看了舞龙。到了现场,只看到了一群又一群人在疯狂地鼓掌呐喊,人声嘈杂,锣鼓声,撼天动地。龙呢?龙在哪里呢?我寻着锣鼓声望去,啊,龙竟被人层层围住了。我好不容易挤到了最前面,只见那龙一会儿左右翻腾,一会儿又来个青龙摆尾。突然龙停了下来,并且慢慢地盘成了一个圆,一瞬间又俯冲下来。那个龙头竟然还能张嘴眨眼呢,好一条虎虎生威的中国龙。

  俯冲之后那龙便往城中心走,我们这些观赏者也就自然而然地跟着走,不知不觉身边又多了三条龙,用家乡话叫”四龙聚首“,象征一家人和和美美,生意红红火火,今年鸿运当头。到了一个大广场上,那四条龙又舞了起来,但这时舞的方式却有所不同,四条龙你缠我斗,互相穿插。这时有两个人拿着个吊了线的珠子,每两条龙之间放一张桌子,名曰“双龙戏珠”。看着龙与球在不停地运动着,我不禁有些眼花缭乱,心想:“这么好看的`舞龙,要是每天都能看到就好了。心里想时一旁的观众的鼓掌声更是一阵胜于一阵。突然,正在戏珠的龙像是被定住了一般,锣鼓声也戛然而止,但观众的热情却不减。这是上个元宵节独有的谢幕方式,一般到了这里舞龙差不多也结束了,我也十分不舍地走回去了。

  好一个红红火火的元宵节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_写家乡风俗的作文07-19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8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8-08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2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风俗的作文02-23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02-25

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03-19

家乡的风俗作文【热】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