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作文[锦集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作文 篇1
包头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南端,黄河流经该市南缘,面积27768平方公里,人口250.85万,是全国23个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之一,是内蒙古最大的城市,也是内蒙绿化面积最大的城市。
包头市位于阴山----天山纵向成矿带上,矿产资源丰富,蕴藏有稀土、铁、煤炭、铝、金、铌等54种金属、非金属和能源化工原料。其中最为著名的白云鄂博矿山,是举世罕见的金属共生矿山,铁的探明储量约为10亿多吨,铌的储量
居全国之首,稀土储量居世界之最,稀土储量不仅巨大而且品位高、生产成本低,占到全国稀土储量的.91.6%,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54.2%,1999年包头稀土产量(以氧化稀土计)占世界总产量的60%,是名副其实的“稀土之乡”。这就是我的家乡包头!
家乡作文 篇2
我爱我的家乡,但是我更爱家乡的花。
春季来临,桃花静悄悄的开放,粉红色的花瓣淡雅而又不失美丽。和煦的春风拂过,花儿在风中摇摆,几片花瓣掉落在草地上,为草地增添了几分生气;为大自然添上了绚烂的'一笔;也为小村点上了一道风景。
渐渐的,她随着时间凋零了。静悄悄的开放,静悄悄的凋零。
夏季来了,我们换上了短T恤,牵牛花默默绽放,十分优雅,牵牛花虽没有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菊花那样高雅,更没有兰花那样芳香,但它那种努力攀登的精神,不择环境而生,不怕荆棘,叶到深秋枝蔓已枯萎,但仍在顶部开放,我至今还记得她的花语,冷静、虚幻。千日红也陪同着牵牛花绽放,她与牵牛花相比,少了几分优雅,多了几分妖媚。
夏走了,接踵而至的则是秋。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想必大家也猜到了这是桂花吧,我喜欢丹桂。听老人说,桂花的用处很多,桂花茶可养颜美容,舒缓喉咙,改善多痰、咳嗽症状,治十二指肠溃疡,苇麻疹、胃寒胃疼、口臭、视觉不明。在古代,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像是汉代时,桂花酒就是人们用来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祀完毕,晚辈向长辈敬用桂花酒,长辈们喝下之后则象徵了会延年益寿。
我不得不惊叹,桂花的用处真的好多。
我们已经换上了大棉袄,桂花要等到明年才会开。腊梅在不经意间怒放。
有人会把腊梅和梅花误认,其实,分辨她们很简单,①花朵颜色不同。蜡梅以腊黄为主,而梅花有白、粉红、紫红等。②蜡梅开花期早于梅花2个月。③蜡梅均为直枝,而梅花除有直枝外,还有垂枝。④蜡梅为灌木,枝丛生高2~4米,而梅花为乔木,主杆4~10米。⑤蜡梅叶片对生,梅花为叶互生。总之,两者不同科,更不是同属。
她,哀愁悲怀的慈爱心,高尚的心灵,忠实,独立,坚毅,忠贞,刚强,坚贞,高洁,高风亮节、傲气凌人、澄澈的心,浩然正气,独立创新。
我爱桃花的淡雅;牵牛花努力攀登的精神;丹桂的香与她的疗效;腊梅的高洁,坚贞。我爱家乡的花,爱她们的美丽,爱她们的花语。
家乡作文 篇3
时光飞逝,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一名建筑设计师。正好今天是中秋节,上级领导批准了放我半个月的假期。于是我决定回故乡诸暨去看我的亲人。
经过飞机、火车后我终于坐在回诸暨的汽车上,公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路上一座座蜿蜒盘旋、纵横交错的立交桥,绵延无尽,似长龙,如玉带。道路两旁的景色被以前更加漂亮了,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有100米左右,从最外面高大的树木和中间的灌木群到离路旁盛开的'鲜花;还有中间的隔离带有20米左右也是中间树木两旁依次灌木、鲜花。怒放地鲜花加上现在秋季树叶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更使人心情愉悦。
汽车停了下来我迟疑了,咦 !这就是我的故乡吗?我记忆中的故乡不是这个样子呀! 以前的青山,成了公园;以前的小溪流,成了人工湖;以前的弯弯山路,成了公路,现在这里的楼房这么高,道路这么宽……全村都变样了,我寻找不到我的家了,“唉”这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 ”凭着儿时的记忆我终于找到了我家的附近,问了乡邻后终于找到了我的家。开门的是我妹妹柴海佳,我都不认识了,眼前这个高高的身材,长长地头发,大大的眼睛,挺拔的鼻梁的人是我二十年前面认识的那个蹦蹦跳跳、黑黑瘦瘦的小女孩吗?没有想到她一见我就马上认出了我就兴奋的叫道:“爸爸、妈妈,哥哥来了!!!”看到小伯伯、小婶娘比原来老了但还是很精神。一家人坐着聊家乡的变化和我在外面生活……他们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常回家看看。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不常回家看看可真不知道,所以要多回家看看!
【家乡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家乡作文03-10
家乡的柳树作文 家乡的柳树作文06-03
【精选】家乡家乡作文3篇05-31
【精选】家乡家乡作文三篇06-02
【精选】家乡家乡作文四篇04-10
精选家乡家乡作文四篇05-15
家乡的作文06-16
家乡的作文【经典】05-08
家乡的作文(精选)10-11
家乡的作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