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节日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记叙文作文

时间:2023-04-02 10:50:27 记叙文 我要投稿

关于记叙文作文四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作文4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记叙文作文四篇

记叙文作文 篇1

  时光的河水向前流淌,老先生的声音像一朵朵浪花,拍打着时间的河岸,也回响在我的心海深处。

  家旁有一个说书馆,老先生便是那里独一无二的“名嘴”,小时候爱听故事的我自然是那里的常客。

  记忆中,推开那扇黑油木门,里面定是座无虚席。一坐下,我会与老先生的“粉丝”唠叨上回的内容,有一番猜测甚至争论也是常事。

  帷幕拉开,台下顿时鸦雀无声。老先生探出头来环视全场,然后缓缓踱步到台前。只听惊堂木“啪”的一响,故事开讲了。

  老先生穿一件深蓝马褂,头发花白,脸上的皱褶像是细浪一条条排开。只见他一转身,一挑眉,一挥袖,便将我们带进了如梦如幻的世界:同唐僧西天取经,随岳飞挥兵北上,与孔明笑分三国,看包公巧破悬案,看黛玉葬花观园……老先生的讲述绘声绘色,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忽听得惊堂木又“啪”的一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如梦方醒的.我们久久不愿回到现实,怔怔地看着老先生微笑着得意地踱回后台。许久,我们才怏怏离去。

  现在的我,当然已经不是当年无忧无虑的孩童模样。太多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似乎从山巅跌人海底……我还该坚持吗?

  那个周末,我又来到了那儿时常常光顾的说书馆。

  推开那扇掉漆的木门,里面早已不是当年的盛况,十座九空,寂静萧条。

  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下,安静地等老先生出场。

  帷幕拉开,老先生先探出头来环视四周,眼神隐隐透出一丝失望。随即,他又面露微笑,踱步到台前,只是步子没有了当年的轻快。

  “啪!”惊堂木一响,老先生依旧一转身,一挑眉,一挥袖,开始了“下一回”的讲述。舞台上依旧演绎着昔日的精彩:大漠孤烟依旧飘直,长河落日依旧红圆,金戈铁马依旧壮烈,红楼一梦依旧凄凉….“啪!”惊堂木又是一响,老先生缓慢踱回后台,踱步时竟然有些蹒跚,却仍然不忘给我们一个微笑。

  容貌不再,步履已改,“声”是人老。

  “啪”“啪”之声,叩击我那重压下开始软化的心房……“啪!”“啪!”……这一种声音叫敬业,这一种声音叫执着,这一种声音叫坚持。我把这种声音珍藏在记忆深处,让它慢慢发酵,酿出自己跃出海底、重登山巅时的庆功美酒。

记叙文作文 篇2

  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身材,她还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的光泽。她是谁呢?她就是我们的——汤老师。

  一天上早读课,汤老师叫我们拿出语文书来读,只见大家不约而同的拿出了,而我把整个书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我的语文书,心想:“糟了,昨晚复习完忘记放回书包了,怎么办呢?想打电话给妈妈送过来,还得问老师借电话,这样老师不就知道我没带书了,等下肯定要被挨骂或被罚,总之告诉老师肯定被挨骂或被罚,不告诉老师还可能”逃过一劫“。我心理正盘算着,突然,汤老师说:”吴灵轩。你的书呢?“我吓了一跳,整个脸霎时红了起来,心里七上八下的,嘴巴不听使唤的结巴了:”我……我的'书忘……忘带了。“汤老师走到我的面前和蔼的对我说:”没事,这次就先用我的吧,下次要记得哦!“说完老师把书递给了我,下课后老师来到我的身边,还给我讲了一些因小失大的道理,一个人不要因为自已的一点小过错害怕受到责罚而耽误了自己。我恍然大悟,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不能因小失大啊!

  这就是我由衷钦佩,和蔼可亲的汤老师。四(4)班 吴灵轩

记叙文作文 篇3

  “叮咚”,门铃一声响,走过去打开门,是一位乡下的朋友,提着满满一袋子油炸的糖花进来(糖花是本地一种风味面食,馍的一种),放在桌子上。

  “嫂子,快过年了,家里做的年馍。给你们送点过来尝尝。”招呼朋友坐下,泡茶,寒暄,那一袋子金灿灿的糖花散发出浓郁的清油香,馋嘴的儿子跑过来,抓起一个就吃,边吃还边矫情:“叔叔,你家的糖花比妈妈买的还好吃,又香又甜。”那个小馋样,惹得我们呵呵笑。

  “嫂子,我走了,媳妇和孩子在街上等着呢。我们去商场买衣服,明天家里还要杀年猪,要过年了,忙。”朋友喝口水就要走。我送他到街口,看他们走车走了,刚要转身,耳边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还夹杂着一颗颗礼花弹,原来是一家“浏阳花炮专卖店”开业了。这种临时的鞭炮销售处,一般在春节前半月左右开业,年后就停了。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烟花爆竹,才感觉到空气中真的飘着一丝丝年的味道。

  住到了这高楼林立的城市,总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大街上车水马龙,市场里人声鼎沸,可回到家里把防盗门一关,似乎就与世隔绝了。同住在一栋楼上的邻居,几年都不说一句话,见面互相目光矜持地笑笑,彬彬有礼地问候,一转身,都是陌生人,完全没有乡下时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热情味。

  城市里的节日气氛,首先从市场上体现。一进入腊月,商场打着促销的牌子,广告铺天盖地,各种春节用品纷纷上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辛苦工作一年,大家的荷包也丰满,该好好消费一番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可尽往家里搬,用老人们的话说,穷一年也不能穷了一节,何况现在的社会,人们生活都富裕了,更要好好过个年。

  可不知怎的,总觉得现在生活条件虽然好了,吃的穿的都不愁,可快乐的感觉却越来越少。天天吃肉,肉不香了;满柜子的衣服,挑来捡去不知道穿什么好;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可视觉疲劳,看啥节目也没兴趣。网络里倒是热热闹闹,人人回家抱着电脑手机嘻嘻哈哈,跟家人倒没共同语言了。我们小时候多快乐啊,一进入腊月,我们就掰着手指头一天天算,巴望着早一点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男孩子惦记着放鞭炮,女娃娃盼望着新卦褂褂,连老爷爷,都等着过年买顶新帽子戴呢。

  那时候的农村生活条件差,平时难得吃点荤腥,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连着吃几天肉饭,也只有过年时,妈妈才给每个孩子扯几尺布,缝上一件新衣赏。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那时候我们的心,总是很容易就能满足。现在的孩子顿顿吃肉,却一个个都仿佛得了厌食症,吃饭挑挑拣拣,这也不吃,那也不爱,我们的妈妈们曾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愁,我们面对着美味佳肴,却为“众口难调”为难,什么时候的妈妈,似乎都不好当。

  到了八十年代末,农村条件就好了,大多数人家都能杀上一口猪过年。喂了一年的大肥猪,刚进入腊月就早早杀了,一直吃到来年二月里。孩子们不馋肉了,大人们也吃过瘾了,在开春种地干活都浑身全是劲。

  农村里过年最隆重的,应该要数做年馍了。妈妈们精心和制一盆一盆的发面,蒸花卷,烧糖饼,炸糖花,做上好几天,两个大大的竹笸篮里装的满满的,堆成两座小山。做的年馍除了自己家吃,还要给亲戚朋友们送。听老人们说,正月里有讲究,不能做馍,所以要在腊

  月里一次做足了,吃到二月份。幸亏那时候的冬天冷,虽然没有冰箱,做的馍也不长毛不发霉。农村里有句俗话,看谁家的媳妇手儿巧,尝尝他家的年馍就知道了。

  “过了腊月二十三,过年还有整七天。”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去天上见玉皇大帝,要做上一些“灶干粮”,就是用平底锅烙的小花卷,供在厨房里灶王爷像前,让他老人家带去当路上的干粮。在这一天祭灶的时候,还要杀一只大公鸡,是灶王爷骑的大马,烧上一张买来的灶符,上面填上家主人的姓名,家里人口,让灶王爷带去给玉帝汇报去。农村里有讲究,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之前一定要赶回家,免得灶王爷汇报时遗漏了,来年会有灾难。这个传统带着一些迷信的色彩,可在我们家乡,至今都保持着这个习俗,所以腊月二十三也叫“过小年”。

  我们最盼望的,是大年三十。这天要早早起来,太阳一出就开始贴对联。那时候的对联大多是买两张大红纸,请村上会写字的人来写,村里也就一两个老师才能写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一些人家干脆让念书的孩子自己写,我们小时候上学有专门的毛笔书法课,学生们基本会写毛笔字。我们家的对联,都是我自己编自己写,有时候还给邻居家也写,虽说写的不怎么好看,但农村里识字的人也不多,我能糊弄出来,爸爸妈妈看着都得意着呢。贴完对联,要放上一大串鞭炮,从鞭炮声一响起,这过年的序幕,就算正式拉开了。

  妈妈们今天可要忙了,把各种蔬菜早早备好,放上大片的肥肉,白菜豆腐粉条,做上满满一锅香喷喷的烩菜,一家人围着火炉热热腾腾地吃上两大碗,其乐融融。等妈妈把碗筷收拾了,才会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红木头箱子里把我们的新衣服新鞋子拿出来,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才是最开心的时刻,等上一年,只有过年时才能浑身上下一身新,村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第一件事就是互相炫耀身上的新衣服。

  年夜饭吃的是饺子,四五点钟就要吃,吃完了给先人们上坟,说是去请先人们回家过年,过了正月初五再送出去。这种仪式只有家里的老人才会,我们只是跟着去烧纸磕头,顺便也去显摆自己的新衣服。

  除夕晚上要守岁,妈妈说那叫“熬福”,谁熬的长,谁来年就有福气。我们眼巴巴等着的,是爸爸妈妈给的压岁钱。爸爸最多给十块,妈妈给五块,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我们都舍不得乱花,留着上学时买文具买书了。

  那时候的农村人家大多都有了电视,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们坐在热炕上,吃着糖果,磕着自家种的瓜子,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没电视的人家大人小孩都到邻居家来看。妈妈熬一壶枣茶,给每个人都倒上一杯,一屋子的人“吧唧吧唧”,一直要看到十二点。十二点的'钟声敲过,全村子都响起鞭炮声,这时候也有个仪式,叫“接老爷”,据说接的还是腊月二十三日送去天上的灶王爷。

  大年初一日早上,天不亮就要吃“黄钱饺子”,三十日下午妈妈一次就把饺子包好了,在几个饺子里放上几枚硬币,谁吃到谁就是最有福气的人。这些民间传统的习俗其实都很有含义的,在我们家乡也一直沿袭着,只是我们现在离开家乡太久,在城市里就不这样过了。

  初二开始,就要拜亲访友,第一个要去的人家,一定是舅家,舅舅是外甥的主心骨,大着呢。新婚的小伙,必须先拜老丈人去,初二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走亲戚,来的来,去的去,炒几盘好菜,喝几杯小酒,小小的农家院里,处处都是欢声笑语。走亲戚的活动,一直要持续六七天,每一家亲戚都走完,这是礼节,也是亲朋好友传递情谊的纽带。

  初五一过,村里开始闹社火。农村里的社火比城里老头老太太们组成的秧歌队热闹红火多了。小伙子们背腰鼓,姑娘媳妇敲铜锣,还有胆大的年轻人踩着一米多高的高跷。所有

  的社火队成员都穿着花花绿绿的戏装,勾着脸谱,扮演的也是戏曲里的人物,白蛇传啦,西游记啦,三堂会审啦,表演者演绎的活灵活现,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社火在村子里挨家挨户表演,人们也跟着一家家串,锣鼓喧天,欢声笑语,那种热闹快活的场景,好多年没见过了。以前村子里有上了年纪的人专门负责主持,那些人老的喊不动了,年轻人怕麻烦,宁愿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也没人去操那个闲心,现在农村里过年,也不热闹了。

  看完了社火,还有大戏呢。那时有的村子里有戏台,演员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有些人大字不识几个,戏里的台词却能唱的滚瓜烂熟,真佩服他们那超常的记忆里,应该也是兴趣所致吧。戏台上唱的,大多是古装戏传统戏,以秦腔为主,有时候也唱眉户,黄梅戏,一个小小的戏台下面,人山人海,几个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那里,不管天多么冷,都影响不了人们看戏的兴致。晚上还有夜场,人们在露天地里或坐或站,个个脸上都挂着愉快的笑容。

  常听老人说,穷欢乐,穷欢乐,穷的时候,人们都不忘给自己寻找欢乐,现在日子过的衣食无忧,却少了快乐的感觉,那些曾经欢乐的年味,如今只能在回忆里重现了。难怪现在的人都说,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越来越淡了,连春节联欢晚会都越看越没劲了。也许,这就是不同的时代具有的不同特点吧。

  不管到了什么年代,什么地方,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占着很重要的位置。社会在繁荣发展,生活在日渐富裕,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一脉相承。过年过的是喜庆,是幸福,是团圆,是快乐,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愿普天下每一个人,都能过个平安快乐年,让浓浓的年味,永远在我们的生活里飘香。心是快乐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记叙文作文 篇4

  山之仁,在于涵纳了苍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孕育了豺狼的凶吼,也滋护了弱小的悲啸;或者环抱双手,让流水变成湖泊,或者裂开身躯,让瀑布倒挂前川,山谦卑地静立着,缄默地忍受着时间的风沙辗转的痛苦和人类的姿意给他的挫折。

  水的流动,却更像是智慧的追求,个性并且张扬,流动便是它惟一地宿命。它并不会思索着怎样直面挡路的顽石,而是轻柔的绕开,只让几缕青苔去教会顽石流水的意义。它也从不化解,任由飘零的树叶,人类的污秽随着水流逝,却从不允许它们在水面上发芽,只叫无尽的孤独告诉他们水流的意义。在水的心中,无彼无此,遇曲遇直,一颗痛苦的小石子,就会换来水的澎湃。

  山和水并行着,让灵魂在岁月的风沙中磨练、轮回、遭遇。“你为何要一直流动呢?”山问,“难道万顷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难道万千挫折不值得你面对?难道万种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没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卷起千层浪,淹没村庄,狰狞得张扬。

  “我何尝不想面对挫折,我何尝不想化解痛苦!”水说,“只是我必须汇入海洋,必须放大这痛苦,在无尽的流动消逝中教会人们,用幻灭的海洋告戒人们,必须谦卑地做人。”

  山没有回答,只是打开了怀抱,让人们躲进怀中,让水在山脚下盘旋,让果实在树上生长,让人们得以生存。

  “有多少幻灭的海洋,便有多少山的.希望。”山说,“我要面对挫折化解痛苦,给人们家园,忍受一切的风霜。”山静立着,水流动着。

  水,却史无前例地凌乱,两岸的风景,只是浪花翻起时的告别,水里的鱼儿,只是转身的一个再见。在水里,一切都走向终结,一切痛苦,都显得巨大。

  山和水对视着。

  “其实,你我并不是对立着的。”山说,“我们都在等待。等待有一个人,能理解挫折,能放大痛苦。等待一个人,在山的顶峰默读水的流动,在水的旁边诵颂山的倒影!”

  山开始流动,水开始静默。水开始坚强,去面对挫折。山开始柔弱,去放大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