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三步写作技巧全文
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记叙文,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你写这类作文时总是没有思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三步写作技巧全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叙文三步写作技巧全文1
技巧一:无论式
表现形式:无论是......还是......;无论是......还是......,这都是......;不仅......,还......。因此,亮明总论点。
范例:
无论是医养结合的新模式,还是及时配送的新行当;无论是“时间银行”的新举措,还是“信息系统生命树”的新模型。这都是公共服务的创新形式。不仅给我们公共服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还为解决公共服务难题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在当下公共服务完善发展的今天,创新是公共服务永恒的'主题。
解析:“无论是......还是”后面跟的短语,这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大家也可以这样去模仿。“不仅......还是”分析意义影响,最后亮明总论点。
技巧二:以小见大式
表现形式:
1、现列举某个具体事物分析;
2、由具体事物引出一类事物分析;
3、亮明总论点
范例:
一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既让无数国人通过栏目纠正自我的汉语书写习惯,也让大家在娱乐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其实,正如汉字书写所遭遇到“提笔忘字”尴尬一样,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正面临着传承无人,创新乏力的窘境。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现在务必思考的重要问题。
解析:由一场汉字听写大会到传统文化,以小见大,最终引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技巧三:排比式——“从......到.....”
表现形式:
1、从......到......;从......到......;从......到......;
2、分析意义或影响;
3、亮明总论点。范例:
从传统婚庆礼仪的精神升华到中华万里长城的气势雄伟;从江南民间刺绣的精美绝伦到北京菊儿胡同的艺文韵律;从千年妈祖文化的博大精深到贺兰山上岩画的雄浑古朴......这千年的岁月都凝缩在这栩栩如生的文化遗产之中,正所谓是中华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魄!可见,重视文化遗产功在当下,利在千秋!解析:“从......到......”中是一个事物表现到另一个事物表现,这些事物彼此具有共性,都属于同一类事物。连续三个排比之后,分析该事物的意义,从而引出总论点。
记叙文三步写作技巧全文2
一、记叙文的选材
1.选择来自生活、出自心灵的人和事。情真,方能动人。
文章不是无情物——是说无论是作家创作还是学生作文,都得出自真情。有了真情,才能感动别人。但是,还有一些作品或作文的作者,是写出了自己的生命体验或提示了心灵深处的“隐私”的——这就是更加难能可贵的,这类作品或作文,往往能激起读者心灵的震颤。
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一方面是在写作时要选取生活中真实的材料,唯有自己亲历的人事物,我们才能真切地去表现他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留意生活,观察生活,积极探索,乐于思考,勤于总结。此外当然就阅读与写作训练了,阅读可增长我们的见识,学习他人的长处,写作训练有利于积累经验,切实感悟体会。
2.选择具有深刻意义,对人生或是社会有所映射的人和事。
A.生活中哪些人更容易会触动我们的心灵?
患难中不离不弃的夫妻,危难时雪中送炭的朋友;
困苦时不等不靠的强者,危险中临危不惧的勇士;
战场上舍生忘死的英雄,比赛中永不放弃的选手;
紧急时挺身而出的路人,灾难前相互扶助的灾民。
B.生活中哪些事更容易会触动我们的心灵?
误会中的真相,孤独中的坚守,承诺后的履行;
拼搏后的失败,失败后的执著,成功后的遗憾;
平凡中的高尚,卑微中的高贵,渺小中的伟大;
C.动植物身上体现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如
种子的力量、乌鸦的反哺、母羊的跪哺、斑羚的飞渡……
二、生活素材的艺术处理和加工
一个作者选择什么题材,如何处理题材,都取决于他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1.为了使主题鲜明,首先必须做到详略得当。
2.为了使主题鲜明,必须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
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体。可作线索的内容多种多样,学习过的文章里就有很多体现:
①物为线索:《药》(人血馒头)《一碗阳春面》
②感情为线索:《纪念刘和珍君》(悲愤的感情)
③一件事为线索:《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寻找和运送特效药)
④一句话为线索:《为了周总理嘱托》(棉花就是俺的命,啥也别……)
⑤游踪线索:一般的'游记散文常用这种方法。
三、记叙文的细节描写
细节指的是那些细微的环节,可以是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语言等,也可以是某一事物。生活中充满了细节,而正是这些细节更能反映出人物的某些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作文中要想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立体感,要使感情表达的更细腻感人,细节描写必不可少。细节虽小却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作家刘真就曾说过:“作品中的细节就像活人身上的细胞,是艺术作品当中的灵魂。所谓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节部分决定的。”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细描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动作描写 :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进行具有流氓反动性格刻画的。
在动作描写时要注意:
(1)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
(2)动作描写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表现人物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3)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或细致的描写。
动作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
(1)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
(2)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
(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
②肖像描写:
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切忌面面俱到。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写法,他笔下的祥林嫂有三处集中的以眼睛说话从而揭示其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写。
我们改变一下课文中的描写顺序,按时间先后体会一下肖像描写的独特魅力:
初到鲁镇: 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二到鲁镇: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到鲁镇: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
③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一定会记得那个贪婪的吝啬鬼吧,他的视财如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的内心独白恐怕是让人永不能忘怀的。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红楼梦》中的焦大绝说不出林黛玉说的话来。
此类描写常见的失误是:
(1)对人物语言不加选择或选择不当,使人物语言与其身份性格不符。
(2)语言无个性。
(3)语言拖沓重复枯燥。
④心理描写
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是心理描写。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b.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四、记叙文特别注意
①人物形象要丰满生动,叙述具体完整;
②语言要避免低幼化;
③避免内容空洞,情感虚假;
记叙文三步写作技巧全文3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节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
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基础等级
一、选择较小的切入点
话题作文,写作范围一般都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定“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五六百字左右的篇幅内定出立意鲜明、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材料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俗话说:“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200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题是:在现代社会里少不了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的幸福,有苦恼,请以“交往”为话题定一篇作文。这个话题很宽泛,基本上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在社会中总是以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如考生不能找准一个较小的切入点,就很容易对现在的人际关系泛泛而谈。而一旦落入此俗套,得高分的只能是妄想了。一篇高分作文《往下走,往上走》把切入点放到了楼道里的一扇铁门上,围绕这扇既给人带来安全,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住的变化。由此可见,只有做到
了“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记叙文才容易出彩。
实践证明,凡是选择了较小切入点,并做到了“以小见大”的记叙文得高分的可能性就相当大。
二、材料新鲜
记叙文的选材,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本上出现了模式化、规律化的`选材倾向,写老师总牵扯到“蜡烛”,写同学总写到“半块橡皮”,写爱心总离不开“希望工程”……诸如此类,把生活生硬分割,使人读之生厌。文章的材料好比建造房屋的材料,但文章对材料的要求永远是“力求新鲜”。想想就可以知道,假如一位阅卷教师连续不断地看到“歌颂蜡烛”的文章,他会怎么判分!所以新鲜的材料是记叙文获得满分的基础条件。
这里不再举例,同学们可以仔细读体会后面编选的各地中考优秀作文,相信会受到启发。
三、内容真实
与“材料新鲜”一样,内容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保证。那些胡乱编造的所谓“感人”故事,只会让读者反感。有一些同学为了表明自己的“崇高”,文章始终不离“助人为乐、希望工程、捐钱救灾”等,事实上,我们希望社会充满爱,充满关怀,可是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文章里始终充满假话、充满谎言。
我们作文时应牢记: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如果我们一味地为了打动人而胡编乱造所谓的动人故事,只能让阅卷老师反感。当然,我们所说的真实并不是要大家把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上去。我们所谓提倡的“艺术的真实”实际就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技巧性的加工,如设置悬念、修饰语言等。它和内容的虚假是完全不同的。
如后面选登的安徽中考满分作文《打工》就完全以真情实感取胜,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是写不出如此传神的细节的。正是这种“真实”的力量打动了阅卷老师。
四、构思精巧
记叙文要写得精彩、写得让人难以忘记,就不得不在文章的构思上下功夫。构思的精巧起“以小见大”、“选材新鲜”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互相包含。一般说来,构思精巧的文章,一定是“以小见大”的,也一定是“选材新鲜”的。如一篇深圳中考作文《留下》就完全以精巧的构思取胜。全文由三个电话留言组成,记录了非典时期一位姑娘的父母、男友、朋友的三个电话留言,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友情。这样的构思在中考作文中实属凤毛麟角,自然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构思的范围不能局限在内容或形式,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遣词造句都可以纳入。在作文之前,审好文题之后,构思就应该开始了。
发展等级
记忆叙文要占领高地,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不从发展等级上做文章是不行的。记叙文的发展写作要点是——
一、立意深刻
这里的立意深刻是指文章的主题新鲜独特,与众不同,富有深意。
我们仍以《留下》一文为例,作者没在文中给出任何评论,却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经历了非典时期,这种亲情、爱情、友情更显得弥足珍贵。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平常的话题,我们也可以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来。
二、语言生动形象
这是指文章的描写功夫。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心理,事件的动态,景物的变化……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一定会获得高分。如《打工》一文,在描写语言上就很见工夫:“我努力地干着与我年龄极不相称的活,拚命地抬起二三百斤的铁笼。超重的负荷压得我浑身骨骼吱吱地响,我咬紧牙努力地把自己的脊背弯成一张弓,两只脚死命地扣紧地面,两只眼球鼓成了弹丸,时刻都有射出眼眶的可能。太阳直射在我身上,背上的皮肤仿佛被烤焦了,随时都有撕裂的可能。汗水淌进了我的眼里,辣得睁不开眼,而鞋子里早已像和泥一般滑,我就这样拚命地撑着……”这段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传神地写出了“我”打工的体验,充分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技巧熟练
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主题的,如何使语言文字达到最佳表达效果,就以看写作技巧了。一般而言,写作技巧包括详略、表现用法(象征、以物喻人、过渡言志等)、体裁安排、顺序、点题、过渡响应等。同学们可以参见本书的“中考作文满分技巧指导”。
【记叙文三步写作技巧全文】相关文章:
记叙文写作技巧03-25
记叙文写作技巧[经典]07-06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10-10
英语书信写作技巧03-11
记叙文06-07
记叙文作文[精选]11-16
(经典)记叙文的作文11-21
记叙文的作文(经典)12-27
欣赏记叙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