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节日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作文

时间:2024-03-24 09:28:03 书信 我要投稿

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作文

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作文1

敬爱的朱光潜先生:

  您好!

  近来我拜读了您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感触颇深,热切期盼着与您通信,交流我在阅毕您的来信后产生的一些感悟。

  您在信件中总是以我们的朋友自称,所有道理和思想皆娓娓道来,读来使我倍感亲切。无论是何种主题,您都能以易懂的话语和许多令人信服的实例将您的想法传达给读者,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您所有的信件里,《谈摆脱》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共鸣。您说:“舞台上的悲剧生于冲突之解决,而人生的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世间有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我脑海中顿时浮现出许多人的身影,这许多人也包括我自己。对自己厌恶或抗拒的事物,往往因为环境和传统的压力,不敢轻易放手,不敢冒险,不敢大胆地有所创造;而心向往之的事物,又因为不愿摆脱旧路而无法百分百投入其中,于是最终也做不出什么成果。对成功的幻想,对失败的担忧,让我们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大把时光。

  其实解决的方法何其简单,就是学会“摆脱”。您也在信中提到,免除这种“不能成就”的人生悲剧,第一就是“摆脱得开“。选定一个目标,便脚踏实地地向这个目标前进,不必多想,去除一切杂念。坚持的过程就是去除烦恼的过程,坚持的结果便是成功。知易行难,青年人之如我都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可是做起来却不易。其实我认为,人生实际上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选择哪条路本无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与否。青年人有着最旺盛的生命力和各种新奇的想法,总应大胆一点去尝试和探索。敢于冒风险去创造不正是青少年的特权吗?我将从我自身做起,尽力做一个“摆脱得开”的青年。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可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布满诱惑的时代。如何能在诱惑中自持并走向正道,能抓住一切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且面对现实环境的诸多障碍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实在是一道难题。但我庆幸在青少年就读到了您的十二封信,您的一字一句都带给我不同的感悟,让我有了新的想法,新的希望,和新的动力。

此致

敬礼

  您的读者:小玥

  20xx年5月30日

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作文2

尊敬的朱光潜先生:

  您好!我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忠实读者,今天想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和您交流。朱先生,每当我看到您在信末署名时写上的“你的好友”时,心里就倍感亲切。尽管我与您不同时代,但读完书后仍觉得如获挚友,受益匪浅。

  在您写的12封信中,《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最能引起我的共鸣,我认为您是信里所说的无不是真理,无不是当今中学生应该学习的。

  我首先想说的,就是和您报个喜。您的“在什么者只言什么”的顾虑完全可以消除了。当今的中国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牢记历史,关心国事已成为了中学生的行为准则,“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局面不再出现。在我们学校,红色情景剧的上演掀起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高潮;研学小组的`汇报也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这使我联想到1919的五四运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是一群青年学生挺身而出。同样的,放在现在,青年学生仍是国家的主力。青年学生虽从没有过上街游行的经历,但保障国家主权的旗帜早已树立在青年学生的心中,拳拳的爱国之心不断地跳动着。

  不过,既然身处和平年代,也难免会有学生不知和平的来之不易。他们只是嘴上说说,爱国并没有实际的行动。由此可见,您的要将说落实到做的观点,在几十年后的中国看来,依旧十分正确。事实上读书就是我们爱国的方式之一,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知识不断强化自己,从而不断报效自己的祖国。

  在信的结尾,我想向您表示感谢。“到民间去”的话,顿时使我醒悟。作为一名学生,我不能因为自己懂知识就去嘲笑那些底层的工作人员,只有放下学生架子,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才有资格谈论爱国。从今往后,我会将放下学生架子视为自己的努力目标,以此多多审视自己。

  谢谢先生的教诲,我的信就到此结束了,期待下一次与您的跨时空对话。

  您的读者:小天

  20xx年5月28日

【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作文】相关文章:

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03-28

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15篇03-28

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优秀[15篇]01-24

给粗心先生的一封信作文11-21

写给先生的一封信02-25

给蚊子先生的一封信01-19

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03-17

给贝多芬先生的一封信02-29

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