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节日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一封信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07 13:31:06 书信 我要投稿

一封信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封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封信教学设计

一封信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作为小学阶段的结束,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旨在巩固学生习得的写作知识,提高学生掌握的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和习惯,为第四学段奠定基础。习作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多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本次习作是小学阶段教材安排的最后一次习作训练,内容是“给老师写一封信”,要引导学生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再现老师诲人不倦的形象,激起学生心中对老师的情感,用一个个具体动人的情景表现对教师的感激与眷恋。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复习书信的格式,使学生懂得可以通过书信来表达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和例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通过具体情境,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3、通过写作,激发学生对老师和母校的眷恋和感激之情,为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借鉴例文和学过的课文,领悟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学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2、启发学生回顾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老师的关爱和教诲,通过具体事例和典型的场景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眷恋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积淀情感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认真读了《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一幕幕往事的回忆,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我们都被那纯真的情感所打动,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再过几个月,我们也即将毕业,也要告别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不知道多年以后你们可还记得你们的小学老师。作为老师的我们,总盼着学生能快快长大,可每每到送走一批批的毕业生时,心里又有着几许的不舍和空荡。说起我那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呀,他们有的还经常跟我联系,有的还给我电子信件,读着他们写来的只言片语,我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这里有一封学生写给我的信,你们想看吗?师一边配乐,一边深情地诵读。

  2、听完后,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信中的哪些地方感动了你?指名学生说。

  3、这里还有前些天收到的一条短消息,这是六年前的一位学生发给我的,想看吗?

  (设计简析:高年级的学生,书面语言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他们学习范文的方式,不再停留在“模仿”,而是借鉴。习作例文的出示,不仅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范例,而且还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打开思路,丰富了习作的素材,逐步实现吸纳与倾吐的交融与互相促动。)

  4、确实,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六年的光阴似箭,一路有老师的陪伴;20xx多个日子,从蒙昧无知到学有初成;六年的时光里,老师的关心和教诲,依然历历在目。此时此刻,即将走出小学校门的你,内心有怎样的感受?(生自由说:不舍、难过、怀念、百感交集……)

  5、人生有聚散,师生情,难隔断!面对即将分别的老师,你内心的感受最想对哪位老师说?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酝酿情感,倾诉惜别之情)

  (说一说)指名学生说。再将自己想说的话倾吐在纸上。(配乐创设情境)

  1)跟您告别了,亲爱的班主任!

  2)敬爱的启蒙老师,请您听我说!

  3)别了,我亲爱的恩师!

  4)再见了,我亲爱的一日之师

  6、让我们来倾听你的心声吧!朗读学生的习作片段,师生共议。一起聆听同学们欲向老师诉说的心声。

  (设计简析:通过创设情景,以深情的语言调动起学生内心的情感积淀,唤起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再现与老师朝夕相处的情景,让他们敞开心扉相互倾诉、实现情感与思维的碰撞,产生想说、要说的强烈愿望,在学生没有任何写作负担的情况下将学生引入书面表达中。)

  二、联系生活,打开思路

  1、同学们,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老师给了我们多少期待、关心、帮助和鼓励啊!老师的音容笑貌伴随我们每一天,亲密无间,老师诲人不倦的身影,都已深深地烙在我们心头。在这即将离别之际,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吧。

  2、议一议: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位老师的哪些事情或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给你的感触最多呢?(学生自主回忆,同桌相互倾诉)

  3、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说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4、在信中,你有哪些话要对老师说?练习写片段(学生回忆和老师的交往,老师令你最难忘的事,告诉老师的小秘密,对老师的`建议,自己的理想等。)

  1)难忘,我___________时

  2)怎能忘记,我在老师指导下获奖以后:

  3)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趴在课桌上

  4)老师,你知道我的远大理想吗?在这要分别得时刻,就让我告诉您吧!

  5)老师,我要告诉您一个深藏在我心底的小秘密

  6)老师,您什么都好,可有一点我想给您提个小建议

  (设计简析:在这个环节当中,并不刻意安排学生学习“怎么写”,而是从学生的表达需要出发,在学生自主回忆、相互倾诉的同时,教师顺势挖掘细微感人之处,使学生自己感受到怎样表达真情实感;并且教师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表达浓浓的师生情。)

  三、回忆格式,下笔成文

  1、复习书信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

  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

  名字写在右下方,名字下方写日期。

  2、出示温馨提示:

  (1)要围绕中心,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2)内容要真实,详略要得当,抒发真情实感。

  (3)写完后认真修改。

  3、(写一写)难忘和老师相处的那一幕幕!在这离别的时刻,让我们把心中最难忘、最美好的记忆写下来,把心中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来,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

  4、学生将刚才的片段整理成文,师巡视,相机点拨、指导,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

  (设计简析:对写作要求没有做过多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到先说后写的的习作状态,使学生真正做到新课标中的八字方针—易于动笔、乐于写作。)

一封信教学设计2

  【习作要求】

  1 能根据搜集的资料,给心目中的英雄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2 能用书信的方式介绍英雄的事迹,并重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作前热身,活跃思维

  1、播放几个学生熟悉的奥运健儿、救灾英雄的画面,说说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

  2、教师评点,板书:英雄

  3、讨论:你认为怎样的人才是英雄?

  4、交流学生熟知的英雄的姓名。

  说明:

  英雄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毕竟还是比较遥远的,不是身边触手可及的,但他们又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几乎人人都能说出几个英雄的姓名。但究竟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学生又一知半解,有的男生可能会以为只有英勇善战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甚至有的学生会误以为英雄都是男性。通过这样一个画面的播放,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英雄的含义,明确英雄的范畴。这样有助于为学生接下来扩宽写作的思路,丰富学生写作的材料做铺垫。

  二、指导审题,明确写法

  1、揭示本次习作的题目:给英雄的一封信

  (1)齐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以书信的形式来写)

  师:对,作文的题目给我们规定了这次写作的体裁。

  (2)出示本次写作要求:

  ①给心目中的英雄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②用书信的方式介绍英雄的事迹,并重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指名读要求,讨论:要求告诉我们这次作文要写什么内容?

  (适当写一写英雄的事迹;重要的是把自己对英雄的感受以及英雄对自己的影响写具体。)

  3、小结:细细咀嚼这两句话,我们才知道这篇作文要求我们写些什么。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就是理解题目,读懂要求。

  说明:

  要写好一篇文章,审题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往往对作文的标题感兴趣,对于要求一类的提示,往往匆匆而过,不加咀嚼。在这个教学板块中,教师通过对题目(包括要求)的解读,旨在让学生关注提示语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审题,确定文章体裁。然后根据习作的要求,学生知道本次习作既要适当写一写英雄的事迹,又要重点把自己对英雄的感受以及英雄对自己的影响写具体。只有明确了这些,学生动笔时才会在要求的范围内,不至于想到哪写到哪,没有条理和内容。

  三、指导选材,拓展思路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英雄事迹,准备大组交流。

  2、大组交流,要求: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地说一说一位英雄的事迹,不能重复。

  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概括并板书:体育健儿

  抗战英雄

  革命烈士

  战斗英雄

  航天英雄

  救灾英雄

  爱国英雄

  小英雄

  ……

  3、要给你最崇敬的英雄写一封信,怎样才能写具体,写出你的心里话呢?

  (1)要针对英雄的某一举动或某一句话来写;

  (2)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

  (3)可以写自己对英雄的感受;

  (4)也可以写英雄对自己的影响。

  4、学习例文。

  出示:

  例文一:

  亲爱的林浩:

  你好!

  昨天,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看到了你——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你和手持五星红旗的姚明叔叔一起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步入会场。这个场面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林浩,第一次看到你的事迹是在报纸上。5月12日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天崩地裂,高楼塌陷……9岁的你也和同学一起被压在了学校的废墟下。在险境之中,你带领同学们一起唱歌,战胜恐惧。你艰难地爬出废墟后,发现一名昏倒的女同学,立即把同学背到安全地带,紧接着你又一次返回废墟,连拖带拽地救出了另一名受伤的同学。在抢救同学的过程中,你的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拉伤。医生给你检查完身体后,你拒绝救助站人员的帮助,自己穿好衣服,和姐姐、妹妹一起从映秀镇步行7个多小时,安全撤离到都江堰。林浩,你真了不起。面对灾难,你的冷静、你的.勇敢、你的坚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你让我们敬佩。

  林浩,地震发生后,我们全家人每天都看新闻,关注着你们。你和那些灾区小伙伴的画面也时时感动着我,教育着我:我看到一个大姐姐,从废墟中挖出来时双腿都断了,她的双手也被砸伤,但她从被挖出来到救助站都没哭喊一声,是她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坚强;我看到一个小朋友被救出来以后还向周围的解放军叔叔敬礼,是他教会了我要感恩;我看到一个大哥哥被救出后调皮地说要喝可乐,还说要冰的,他使我感受到了乐观;我还看到一个大姐姐被埋在残砖破瓦之下,还在看书坚持学习,她让我看到了你们坚韧的精神……

  谢谢你们,林浩和灾区的小伙伴们。当我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我想起了你们;当我碰到挫折想退缩的时候,我想起了你们。是你们,教会了我要乐观、坚强;是你们,使我懂得了要永不言弃。

  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一起成长。地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相信你们的坚强一定会让你们从废墟里站起来的,我们的爱也一定能让你们早日重建家园,重返美丽的校园。真心的祝福你们:明天会更好!

  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 五(6)班徐亦凝

  20xx年8月9日

  例文二:

  尊敬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叔叔:

  你们好!

  我是珠海市香洲一小的学生,从小我对那无边无际的太空感到好奇,因此从我识字开始就喜欢了解关于宇宙太空的知识,每次增长一点知识我就会滔滔不绝地给爸爸妈妈讲述。

  每当我仰望天穹时,总会自言自语地说:“宇宙好美呀!哪天我们中国人也能去探索奥秘呢?”从那一刻起,我的心里就烙下您——杨利伟叔叔的名字,接着费俊龙、聂海胜叔叔你们的名字也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我心里激动得无法用词语形容,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举,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终于成为了灿烂光辉的现实,我真为中国有你们这样出色的航天员感到骄傲。我骄傲!因为中国人终于迎头赶上来了;我骄傲!今天登上太空遨游的不再是苏联人,也不再是美国人,而是我们中国人;我骄傲!因为我身体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

  一阵狂喜之后,我的思绪又恢复了平静,我开始思索着:你们经过了层层考验,终于来到了神奇而又美丽的太空,你们是怎样走向成功之路的?经过了多少艰辛,和岁月的磨练,才有今天这辉煌的成就?也许你们一言难尽,但我相信,一定是你们的理想,一定是你们的勇气,一定是你们的毅力让你们奋勇前进的,走向成功的,是吗?

  是的,回想过去,我也是因为有了自信和勇气,才在钢琴、绘画、写作、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世界、亚洲、全国等许多大奖。我所取得的成绩也表明了有理想、勇气和毅力很重要,是吗?

  在静静的夜晚,我靠在窗台上再次仰望夜空,想了很久,终于,我又感悟到了许多道理,我的心中更加明亮了。我要和你们一样把自己的理想、勇气和毅力用“神七”载上蓝天!我会继续努力,一直朝着我的理想前进!我的理想一定会实现的,你们说是吗?

  尊敬的航天英雄们,让我们一起用理想、勇气和毅力这三把“金钥匙”打开成功之门吧!

  一个充满幻想的女孩:邹可尧

  20xx年10月

  (1)自读例文,想想小作者在信中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3)谈谈还有何收获。

  (了解书信的格式;以第一人称写,比自己年长的用“您”,比自己小的用“你”;称呼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英雄的敬意。)

  说明:

  学生写作文感到最困难的首先就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然后就是写些什么。这个环节,教师先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英雄的资料,目的就是在帮助学生拓宽写作的思路,让学生能够知道英雄存在于各个领域,英雄是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职业的,这样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敬仰的英雄来写了。

  学生写这样的作文极有可能结合找到的资料复述英雄的某个事迹,所以教师就及时地指导学生根据本次要求把重点内容写具体。这样学生写的时候就会有明确的方向了,至少详略能够做到得当。再加上对例文的学习,学生更是有了借鉴的范文,除了能进一步明确要求外,对于一些细节问题也能留意到。

  四、完成习作,交流修改

  1、静心思考,独立选材。

  2、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3、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说明:

  交流、评议乃至修改同样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步骤之一。让学生课后自己修改文章会有很大的困难,让学生把作文放到课后去写,学生说不定就会忘了要求,当堂完成是最好的方法。它既可以让学生认真地写,又可以限制学生写作的时间,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时间,有选择地让学生写一个片段,而不必完成整篇作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就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取长补短的过程。建议这个环节教师要舍得花点时间,这样坚持训练收到的效果会事半功倍的。

一封信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08一113页。作者通过书信的形式向儿子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同时对儿子的性格、思想、行为进行剖析,勉励他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2.进一步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3.通过作者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文章使用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应掌握其精髓,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去从不同角度理解、体会作者的父子深情。

  3.组织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探讨对父子、母子亲情的认识。

  4.结合其他关于亲情的名篇,来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现,使学生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朴实,从内心激起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热爱。

  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许多有关“代沟”的一些争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牛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文章使用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应掌握其精髓,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去从不同角度理解、体会作者的父子深情。

  3.组织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探讨对父子、母子亲情的认识。

  4.结合其他关于亲情的名篇,来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现,使学生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朴实,从内心激起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热爱。

  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许多有关“代沟”的一些争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牛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进一步理解书信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并能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书信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并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难点

  1.理解课文中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对于书信对象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对儿子的分析,来让他不断从性格、意志等方面完善自己。

  ◆教学突破

  1.运用仪器和设备,放映一些关于亲情的名片的片段,也可通过图片来加强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揣摩、领会作者的一些写作手法来感受这些手法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查找关于亲情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如课文的朗读带、名片的录像带。

  2.搜集一些以父爱、母爱或其他亲情为内容的文章,与本文在风格上进行比较。

  ◆学生准备

  1.尝试有感情地阅读这篇文章,标示出重读的字词,摘抄描写作者的饱含深情的句子;主动查找并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

  2.摘抄一些反映父、母爱或其他亲情的文章,认真体会;绘制父亲或母亲的图画。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从描写亲情的句子或文章入手,结合创 1.结合自己的所掌握的知识,思考相关

  作背景,导入新课。 问题,进入新课。

  2.朗诵教学。 2.学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初步体会

  书信的意境和情感。

  3.设置问题,分组研读。 3.探究动词的使用效果,体会书信的内

  涵。

  4.让学生分组讨论关于亲情的文章的技4.体会作者如何慢慢通过铺垫表达情

  巧所在并能体会其中饱含的深情。 感,尝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叙述自己对
父爱、母爱或其他亲情的认识与感
受。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会赋予亲情
不同的内容,结合一些人的对亲情的
说法,导入新课。
3.有感情朗地读文中集中反映作者感
情的片段,指导学生注意字音、停顿、
重音和朗读的技巧。
4.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默读体会。






1.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父爱、母爱或其
他亲情的感受或认识。
2.自己摘抄的描写父、母爱的句子,感受
这些感情的朴素与宝贵,激发自己的情
感。
3.在听读的过程当中,纠正字音,划出停顿
和重音,初步体会这些句子所蕴涵的感
情。
4.默读,体会书信大意。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说出教师朗读的句子所表达
出文中作者对儿子的何种情感。(教
师及时补充和纠正)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深入分析
这些句子表达的情感,重点体会作者
对儿子优点的'分析:这反映作者出于
什么考虑而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3.分析:就文章的总体来说,作者对孩
子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有希冀。这构
成这篇文章的主旨。在孩子即将迈
人人生关键阶段的时刻,具有重要意
义。
4.进行总结,分析作者对于细节处理的
妙处。






1.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
深切的关怀与深深的爱。
2.据教师的讲解,看得出来作者正确地去
分析自己的孩子,优点与缺点分明,也
能看出作者对儿子深深的爱。作者用
一颗平常心去教育子女,难能可贵。
3.听讲,体会:作者对孩子的这种教育方
式我们是认同的。孩子的未来、发展应
该由他们自己确定;家长只需要对根本
的东西进行引导就可以了,不能给孩子
太多压力。
4.通过教师的总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
路,体会作者细节处理的妙处所在,把
握通过细节处理来升华文章主旨的写
作技巧。






  三、组织活动。加深课文理解(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其对文章的理
解,修改学生已绘制的自己父亲或母
亲的图画。
2.指导学生真正从内心理解“亲情”的
内涵,并进行比较阅读。
3.再次强调,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而
言,书信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






1.小组进行活动,总结组内同学对文章的
理解,修改各自已绘制的图画
2.通过教师的讲解,真正理解“亲情”的内
涵,能有所感悟、体会。
3.听讲,加深对书信特点的理解。






  本节总结

  这是一篇反映作者(父亲)在儿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对儿子进行谆谆教诲的好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和讲解,学生应基本能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和书信浓缩人生精华的思想。教师在讲解和引导的过程当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和体验。

  板书设计

  给儿子的一封信

  刘亚洲儿子——追忆历史——优点评价——提出希冀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本文是反映父亲对儿子的成长进行谆谆教诲、提出殷切希冀的好文章。在学习过程当中,应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书信的学习一直讲究体会和个人感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计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本篇文章的主题内涵、语言特色,而且要教会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日后的书信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进而拓展他们的探究能力。

一封信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逐段讨论,重点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3、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1、速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学习第二段,想想这一段回忆了顾老师的哪几件事?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3、讨论上节课提出的本段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1)“我是您亲手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桃李”指什么?栽种桃李的人是指谁?)

  (2)“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3)“……在我的心目中,您的本领简直比魔术师还大!”

  (4)“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4、学习第三段,自由读课文后,先想想这两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5、引入疑难句子,讨论理解:

  (1)“只有您头上的银丝和眼角的皱纹是您辛勤耕耘的见证。”

  (2)最后一个自然段。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6、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7、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8、总结作文。

  这篇文章是一封信,作者回忆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三件事: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她对顾老师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9、作业 :完成作业 本第七题。

一封信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体格式。

  2、深入文本,重点圈划,通过对具体段落、词句的朗读与品味,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3、会坦诚地面对父母、理解父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重点圈划,通过对具体段落、词句的朗读与品味,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2、难点:①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儿子变了朋友”的内涵。

  三、教学环节设计

  1、导入

  前面两篇文章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展现两代人之间的情感和理解;今天,我们学习《给傅聪的一封信》,看看父辈们对于孩子又有着怎样的期待和情感。

  2、初读课文,谈谈自己从信中读到了什么?

  主要指导学生圈画、体会信中蕴含的情感:

  父母对孩子的思念和关爱之情;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体谅;父母对孩子的`劝诫和教导……

  如:“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得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抓住关键词“没一天不”、“翻来覆去”,透露出父母非常想念儿子的心情。

  3、在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品析,感受父子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还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抓住“儿子变了朋友”进行探究,傅雷和傅聪本是父子,现在变了朋友,亲情之中又加了友情,非常难得。(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父子变成了朋友,具体表现在哪里呢?从文中找一找。)

  想儿子,却怕儿子厌烦,于是作罢;

  想倾诉回忆,想到年轻人向前看的特点,也作罢;

  对自己提出不落伍的要求,对儿子提出理解父母的要求;

  相互学习

  ……

  4、拓展延伸

  1、在你们的实际生活中,你们和父母是如何相处的?

  2、你们希望和父母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你该怎么做?

一封信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2、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3、写字指导。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重点句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请自由读课文7到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1“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也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3)重点句子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一封信教学设计7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写作。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能够写出符合规范的各类文体的作品。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教学内容为“书信写作”以一封信的形式为例,介绍书信的格式、内容要点和注意事项,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

  教学流程:

  1.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最近写的一封信是什么时候,写给谁,内容是什么。

  2. 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信的'格式、信封的写法、信中的内容要点和注意事项。

  3. 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编写一封信,可以选择写给自己、写给朋友或写给家人等。

  4.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写的信,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本课程的总结和复习。

  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和练习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信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老师也针对学生的不同写作水平和需要,进行了差异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在书写信件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一封信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追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

  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三、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媒体辅助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是(国籍),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p年9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课文内容研讨:

  门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3.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为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人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四、拓展延伸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

  三个故事

  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

  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

  “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朋友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

  前3位都模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

  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士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士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士:“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

  朋友最后说道。

  四、讨论分析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一封信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体格式。

  2、朗读品味课文中真挚感人、朴实无华的语句。

  3、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学会坦诚地面对父母、理解父母。

  说明:

  著名学者傅雷在儿子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后,从父亲、朋友的角度出发,用笔记录下分别的日日夜夜,寄托对儿子的惦念和牵挂,给儿子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文字。本文《给傅聪的一封信》是一封情真意切的家书,也是一篇意味深长的散文。作者用真挚感人、朴实无华的语言既抒发了真挚感人的父爱与母爱,更表达了“儿子变了朋友”是“高兴”,是“幸福”的博大胸襟和豁达情怀。文章中许多语段非常感人,可读性很强,因此课堂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且在不断诵读品味中,充分认识和理解作品的真情实感。

  本文是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的一篇,这一单元的主题讲的是两代人之间的心灵对话,而现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普遍面临着和父母相处不融洽、不和谐的问题。本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们会感兴趣。通过学习也有助于他们和父母沟通。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重点圈划,通过对具体段落、词句的朗读与品味,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2、难点:①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儿子变了朋友”的内涵。②学会给亲人写信,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

  说明:

  语文学习需要沉浸,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

  文中傅雷对父子关系提出了独特的见解。父子关系的理想境界是“儿子变了朋友”。文中充满了傅雷对儿子深挚的父爱,他们之间特殊的父子情感,需要在阅读中细心体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已有所改善,但是中国数千年“父为子纲”封建思想影响或多或少还留些痕迹,即使父母和你讲民主了,但是由于忙于工作学习,彼此间还是缺少交流。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处在青春期,往往不能有效的和父母进行沟通,所以让学生尝试用书信的方式和父母交流,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歌曲导入

  设置情境

  激发兴趣

  《一封家书》(ppt演示),这首歌的歌词实际上是一封完整的家书,这是远离家乡的儿子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从这封信中,你们能看出儿子抒发了对父母怎样的感情呢?

  自由发言,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歌曲中儿子抒发了对父母怎样的感情。

  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创设情境。这首歌的歌词是一封完整的家书,激发学生对书信的了解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从家书入手,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家书,导入《傅雷家书》,介绍作者,交待背景。

  家书是连接亲人情感的纽带,各个历史时期无论古今中外家书一直都起到联系亲情的重要作用。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提到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背影》中,父亲的家书“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读后泪如泉涌,他被深深地触动了,就创作了《背影》。

  3、鲁迅先生和许广平之间的《两地书》。

  4、傅雷给他儿子傅聪也写过很多家书。

  5、导入《傅雷家书》,介绍作者,交待背景。

  课前搜集傅聪父子生平的资料,课堂交流。

  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家书,加强学生对于家书的认识和了解,这种传统的沟通方式具有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顺势导入《傅雷家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

  教师范读(ppt配乐)

  你们从这封信中读到了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自由发言。要点:

  1、父母非常爱自己的儿子,想念儿子。

  2、父母很理解儿子,体谅儿子。

  配乐朗诵,创设氛围,使学生更快地沉浸于文本之中。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深入文本

  品读圈划

  1、请学生品读全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2、引导学生投入地朗读重点语句,反复推敲体会。

  3、学生品读全文,对关键的句段进行圈划。

  4、将自己的感悟在全班交流。对重点语句反复朗读体会。

  ①第一节“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得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抓住关键词“没一天不”、“翻来覆去”,透露出父母非常想念儿子的心情。

  ②第二节中“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还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抓住“儿子变了朋友”进行探究,傅雷和傅聪本是父子,现在变了朋友,亲情之中又加了友情,非常难得。(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父子变成了朋友,具体表现在哪里呢?从文中找一找。)

  ③“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抓住关键词“悲喜交集”,悲是因为儿子离开家了,妈妈想儿子;喜是因为看到父子相处融洽。

  ④“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中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父亲是什么神明都不信仰的,为什么还要谢谢上帝呢?他要谢谢上帝让他儿子陪在他身边一个半月,他们相处很愉快,可以像朋友一样。

  ⑤“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母爱是非常圣洁的、伟大的。母亲的眼泪代表着母亲对儿子纯洁的至高无上的爱。只有付出,没有索求,是圣洁的、慈爱的。

  让学生在阅读、圈划、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家书中流露出的浓浓的父爱和母爱,对于儿子的理解和思念。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要对一些关键语句进行反复推敲揣摩,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深刻体会到文中的情感。

  拓展延伸

  补充对于这次相聚,傅聪母亲和傅聪本人写的两封信(ppt演示)。

  家书确实成了联系傅雷一家的重要纽带,使他们之间没有隔阂,更加亲密。通过适当拓展使学生更全面的理解文中“儿子变了朋友”的感情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家书连接傅聪一家感情的重要作用,为下面探讨自己和父母关系这个话题作铺垫。

  联系实际加深感悟:

  1、在你们的实际生活中,你们和父母是如何相处的?

  2、你们希望和父母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你该怎么做?

  3、教师展示自己给父母写的一封家书。(ppt演示)

  自由发言,在全班交流。

  1、七年级的学生处于人生的青春期,普遍面临着和父母相处不融洽、不和谐的问题,对于老师的提问可以充分的有感而发。

  2、教师要倾听、引导,和学生共同探讨,能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启发,父母和儿女要想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父母和儿女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经常沟通。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就可以借助家书,用书信传递感情。

  3、通过展示教师的家书,强调家书对于联系亲情的重要作用。

  技能指导

  介绍书信体格式。

  布置作业

  1、写一封信给你深爱的父母。

  2、查阅《傅雷家书》,阅读其他书信。

  完成作业。

  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开拓视野、增加积累。

  思路点拨

  还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散文的感情色彩,以读促写;然后指导学生写作,学习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练习举隅

  1、你喜欢这篇文章吗?请选出最喜欢的片断朗读给你的父母听,和他们一起感受浓浓父子情。

  2、本文语言真挚感人、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摘抄你最欣赏的两句,作简单评析。

  3、试比较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你更欣赏哪种形式的父爱?说说你的理由。

一封信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给儿子的一封信》是当代作家刘亚洲写给将满14岁的儿子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父亲深情回忆了儿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小事,肯定了儿子“心地善良”“有平民思想”的优点,也指出了儿子“举轻若重”“意志稍缺”的不足,并针对儿子的不足提出了希望:希望儿子有“博大的胸怀”,有“铁一般的意志”。阅读本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书信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受到亲情教育,体会“父母心”的深厚博大。

  这篇文章语言意味深长,感情真挚动人。针对它的特点,我们将这节课定位为自读感悟课,由“把握内容”“赏析语言”“体会感情”三大板块组成。在进行每个板块的学习时,均采用“阅读—交流—畅谈”的学习方式,由阅读带动思考,由思考激发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的教育,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书信的特点及作用,理解字词及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在小组内交流讨论问题,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儿子的爱,体会天下父母对孩子的深情。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现在人与人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打电话等便捷的交流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而写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已经被一些人淡忘了。同学们,你们写过信、收到过信吗?你们对写信这种交流方式有什么看法?

  (学生交流看法,教师归纳总结)

  写信固然不如打电话等手段方便、快捷,但它却能更有条理地表达人的想法,更生动地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书信体的文章进行了解和学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当代作家刘亚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看似随意的聊天,却能使学生对书信表情达意的作用有所认识,由此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把握内容

  1.通读感知: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与身在异地的亲人、朋友通信,很少与朝夕相处的亲人通信,作家刘亚洲的这封信恰恰是写给朝夕相处的儿子的,他会在信中写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2.小组交流:作者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作者在信中列举了很多事例,肯定了儿子的优点,也指出了儿子的不足,并针对儿子的不足提出了希望。

  3.个人畅谈:在父亲所列举的儿子的优点与不足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儿子的优点为什么可贵,不足为什么需要改正。最好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去谈。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讨论问题两个环节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畅谈想法这个环节意在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三)赏析语言

  1.品味赏析:在这封信中,作者除了列举事例对儿子循循善诱,还写了不少思想深刻、文字精练的警句,这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耐人寻味的语句。

  2.小组交流:你找到了哪些精辟的语句?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的?

  3.个人畅谈:在你找到的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精辟的语言,使学生体会作者对儿子的良苦用心,同时也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另外,品味这些含义深刻的语句,还可以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产生积极影响。)

  (四)体会感情

  1.总览归纳:通过前面的学习,想必大家已经感受到这位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总览全文,说说透过这篇文章,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父亲。

  2.小组交流:本文的作者是怎样的一位父亲?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它包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儿子、欣赏儿子的优点、不溺爱儿子、注意培养儿子优秀的意志品质等。

  3.个人畅谈:假如你是文中的儿子“胖胖”,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立足文本,客观评价文中父亲的爱,再让学生置身角色,以“胖胖”的身份感受父亲的爱。以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

  (五)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通过这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产生了不少感悟。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每个为人父母的,都是这样关注孩子的成长,只不过有些父母不擅表达罢了。下面,请同学们站在自己父母的角度,体会一下他们对你的感情,然后说说:你在父母的眼里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你的父母欣赏你哪些方面?他们认为你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他们对你有什么期望?)

  (学生自由畅谈)

  父母对孩子的爱比天还高,比海还深。同学们刚刚所谈的,也许仅仅是他们对你们深厚感情的一小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父母心”,同学们不妨请父母给自己写一封信,看看父母对自己寄托了怎样的深情与期望。

  (设计意图:进一步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语文课堂拓展延伸至生活,让学生感受伟大的父母之爱,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父母交流的机会。)

  (六)布置作业

  1.收到父母的来信后,请同学们给父母写一封回信,或表达你对他们的理解、感激,或针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

  ①格式正确。

  ②语言诚恳,有礼貌,富有真情。

  2.课外阅读《傅雷家书》。

  (设计意图:给父母写回信,一方面促进学生与父母交流,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书信这种文体,锻炼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傅雷家书》,既能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使学生再次受到情感教育。)

  四、设计反思

  《给儿子的一封信》字里行间渗透着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对本课的设计重在突出“体会父母心”这一中心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学习过程划分为三大板块,“把握内容—赏析语言—体会感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每个板块中又分别设置了三个小环节,“阅读—交流—畅谈”,立足文本,联系生活。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作者对儿子的深情,并进一步体会到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感情。

一封信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一封信》一课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对于这类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生活体验十分接近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对于书信,二年级的学生是初次接触,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掌握书信的正确格式,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区别,让学生从中体气到母亲对露西积向上的引导,从而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也应该是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并学着练习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也可以是同学)写一封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在给爸爸的信里都写了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露西懂得寻找生活中快乐美好的事物的乐观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差别,体会露西心情的变化。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我手上有许多小朋友给爸爸妈妈写的信,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教师读信)

  2.你们觉得哪封信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接下来我们看看另一位小朋友露西是怎么给她的爸爸写信的。(板书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

  2.同桌轮读,互相纠正错误。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1)露西在给谁写信?

  (2)露西写了几次信?露西在信上分别写了什么?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露西的爸爸,要过才能回来,所以露西想给爸爸。

  四、指导书写会写字

  1.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笔顺。(出示生字课件)

  2.重点指导易错字。

  今:偏旁“人”一撇一捺要写得舒展。

  圆:全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再封口。

  灯:“火”先写两点,再写撇、捺。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如果你有半年见不到爸爸,你的`心情怎样?(学生答:非常想念)那么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回答)你们还记得露西吗,她给爸爸写了一封信。我们来看看露西的信中都写了什么吧!

  二、理解课文,品读感悟

  1.出示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有谁来说说:露西为什么想要给爸爸写信?

  (3)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①这段话一共有几个句子?

  ②露西回到家后做了什么?

  ③从第1、2句话中可以看出露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劳,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

  2.出示第3自然段。

  (1)露西在给爸爸的信中写了什么?(不开心、冷清)

  (2)为什么露西说“家里总是很冷清”?理解“冷清”一词。(家里只有妈妈和露西,没有人逗露西玩,露西觉得很孤单,很不开心)

  (3)你有过和露西一样的感受吗?说一说吧。

  3.出示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可是我写得不好。”为什么露西会这么说?你觉得露西写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

  4.出示第7~14自然段。

  (1)指名学生开火车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2)思考:露西在重写的信里写了什么?

  (小狗希比希,螺丝刀,看电影……)

  (3)品读妈妈说的话。(课件出示)

  ①“我们过得挺好。”(“我们”过得好吗?为什么妈妈要这么说?)

  “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要知道螺丝刀放在哪儿有什么作用?)

  ②从妈妈的话里,你想到了什么?(要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困难)

  (4)这封信和上一封信有什么不同?(露西写了比较开心的事情)两封信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封信,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5.教师总结。

  生活中总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多和我们的亲人、朋友分享快乐。

  三、拓展课文,实践体悟

  你在生活中有碰到哪些快乐的事情?你最想和谁分享?那么我们也来写一封信吧。可以写给爸爸妈妈,也可以写给同学和朋友,还可以写给老师哦。

一封信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倾听故事,感悟真挚深切的母子深情。

  以生动自然的表情和真挚夸张的动作、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第5号,故事磁带,一封较大的画满爱心的信。

  用来画信的纸、笔,每人一只信封。

  活动过程:

  猜猜这是谁的信。

  ——出示信。这是谁的信?他为什么要画这么多爱心?

  ——我们来听个故事,谜底就揭开了。

  乌龟给妈妈的信。

  ——教师以生动自然的表情、语气讲述故事至“……小蜗牛还不会写字,他想了一想,画了一幅画”。

  ——乌龟给谁写信?信里写了些什么?

  ——结合挂图再次讲述这一段故事。

  ——乌龟妈妈收到信后心里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蜗牛为什么也想给妈妈写信?

  小蜗牛给妈妈的信。

  ——小蜗牛不会写字,你们猜他是怎么给妈妈写信的。

  ——结合挂图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蜗牛妈妈看懂小蜗牛写的信了吗?信上说了些什么?

  ——你看了这封信,心里有什么感觉?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感觉一样吗?

  ——一张纸、一幅画,竟会让妈妈这么高兴,你觉得奇怪吗?

  我给妈妈的信。

  ——你觉得妈妈爱你吗?为什么? (如,妈妈给我做香喷喷的饭菜,给我买可爱的玩具,给我讲好听的故事,总是亲我抱我,等等)

  ——引导幼儿一边静静地倾听故事录音,一边甜甜地想像乌龟和妈妈、蜗牛和妈妈之间浓浓的情意。

  ——你们爱妈妈吗?你们这么爱妈妈,妈妈知道吗?怎样让妈妈知道呢? (如,告诉妈妈“我爱你”,给妈妈一个甜甜的吻,送给妈妈一个节日礼物,给妈妈写封信,等等)

  ——让我们也学着小蜗牛的样儿给妈妈写封信吧,想一想怎么写才能让妈妈看懂你的意思呢。

  ——提供纸笔,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方式给妈妈写信,写完后将信装入信封,回家后交给妈妈,并与妈妈一起读信。

  建议:

  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充分感受作品中洋溢着的爱意,具体体验自己对妈妈表达爱意时,妈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妈妈积极回应自己时,自己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有可能的话,在幼儿写信时配以温馨的背景音乐,有助于幼儿表达。

  要求幼儿回家后与妈妈一起读信,目的是促进亲子交流,增进亲子情感。教师可事先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重视孩子的表达并予以积极的回应。当幼儿以语言、动作、神情表达对妈妈的爱时,他心里潜隐着的爱意会由朦胧到清晰,由零散到集聚,从而获得愉悦、温暖的情感体验。

  同伴间的交流放到第二天最为合适(最好让幼儿把信带来),教师既可让幼儿公开说说信的内容及表达方式,又可让幼儿重点讲讲妈妈收到信后的语言、动作、神情,使交流活动成为又一个感受母子亲惰的高潮。

  可在日常活动中组织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相关内容,重点观察图中故事角色的表情、动作,在此基础上学习复述角色间的对话。

  活动结束:

  

  给妈妈的信

  小蜗牛有一个好朋友乌龟,他们每天都在大树下一起玩。

  有一天,小蜗牛来到大树下,看见乌龟正在写信。小蜗

  牛奇怪地问“你在给谁写信?”

  “给我妈妈写信。”乌龟抬起头,望着自己家的方向,心里甜甜的。

  “给自己的妈妈写信?”小蜗牛更奇怪了,他又问:“信里写了些什么呀?”

  “哦,写着我想对妈妈说的话。”乌龟笑着说,“你帮我送去好吗?”

  小蜗牛带上信出发了,走了好久才来到乌龟妈妈那里。乌龟妈妈看了信,亲热地搂住小蜗牛,说:“谢谢你给我带来的信,请你告诉小乌龟,我很爱他。”

  小蜗牛心想:“妈妈收到孩子的信,会那么高兴,我也要给自己的妈妈写信。”回到大树下,小蜗牛给自己的妈妈写信。小蜗牛还不会写字,他想了一想,画了一幅画。

  可是,让谁去送这封信呢?小蜗牛决定自己去送。他走啊走,走啊走,走过大树,走过小桥,来到自己的家。“妈妈,我回来了。我给你送来了一封信。”

  “谁的信呀?”妈妈接过信,奇怪地问。

  “我呀!是我写给你的信,你猜猜信里写了什么。”小蜗牛着急地说。

  妈妈看了信,亲热地搂住小蜗牛说:“哦,我的宝贝,谢谢你给我的信。”

  “你知道我的信里写的是什么吗?”小蜗牛问妈妈。

  :妈妈和小蜗牛一起看着信,说:“你瞧,信上的小蜗牛趴在妈妈的耳朵边,正在说‘妈妈,我爱你!’信上还画着好多爱心呢。我们一起来数数,一、二、三……哟,数都数不清。”

  小蜗牛搂着妈妈,心里甜甜的。妈妈也亲热地搂着,小蜗牛,心里暖暖的。

一封信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削”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封、信”等10个生字,会写“出国、半年”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和对爸爸的想念。

  3、学习边读边圈画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

  4、通过前后两封信内容的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并能说明喜欢的理由。

  教学重点:

  梳理出前后两封信的内容,明白信的内容不同,生活态度也有所不同。

  教学难点:

  通过前后两封信内容的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并能说明喜欢的理由。懂得要调整好情绪,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一封信的旅行》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识记“削、封、刮、灯、胡”等生字,在语境中了解“冷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一沓纸”等量词,会写“信”“封”“电”“灯”4个生字。

  2、体会露西满腹的委屈和对爸爸的思念,读出写第一封信时的“不开心”。

  3、通过对比,了解两封信的内容,体会写信人的心情和收信人心情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35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

  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五、总结全文。

一封信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和付出,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劳,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劳动和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2.通过讨论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能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悟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名为《给老师的一封信》的课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作者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写信的内容。在这封信中,作者通过自己在小学读书时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讲述了顾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倾心培养,并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回顾一下昨天学到的内容。

  2.小作者留下的问题是:为什么顾老师会离开学校,他去了哪里?而小作者为什么突然想起并如此深情地回忆顾老师?小作者留下的问题是:为什么顾老师会突然辞去教职,他离开学校去了哪里?而小作者为何突然被思念起顾老师,并为他带来的影响而深情回忆?

  3.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围绕问题研究回忆部分。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能找到什么答案?与同桌或临近的同学议议。

  2.集体交流。

  (1)当然,我是您亲手培养的中坚力量之一,我的成长与发展始终得到您的悉心呵护和支持。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桃李”,比喻学生。作者是顾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

  “沐浴”,比喻受阳光雨露滋润。

  “阳光雨露”,句中指顾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怀和传授知识。

  “无不”,可以用“都”来代替,但使用“无不”更能充分展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始终如一,无所不包。

  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好“是啊”两字。

  (2)您面带微笑,引领着我走进教室,不,更准确地说是开启了知识的大门。

  板书:领进大门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知识的大门怎么领进?)

  在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学生们的知识之旅如同翱翔于宏伟的知识殿堂,并迈入了知识的广阔门径。

  这句话该怎么读?反复指导朗读。

  从哪儿能看出老师把“我”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您总是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您总能有所办法。您的.才能简直超出了魔术师的范畴。

  什么叫魔术?你对魔术师知道些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理解句意:老师丰富的知识,得法的教育,使一个无知的小孩渐渐获得知识,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崇高的形象。)

  (3)出示句子三:“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板书:仙子)

  仙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本领?

  课文把顾老师比做仙子,她有什么本领?

  在我的日记里,小草开始生长,迎着温暖的阳光一点点展开了嫩绿的叶片。不久之后,小花绽放出她们美丽的颜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而在清澈的水中,小鱼们欢快地游来游去,似乎在与我分享那片宁静和喜悦。

  理解“带回了写日记的灵感”。

  “灵感”,句中指写日记时产生了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理解句意:顾老师以自己的一颗童心指点学生细心观察,展开想象,倾注感情,进入情景,把所见所闻写“活”。文中地“日记充满生机”就是这个意思。)

  拓展:顾老师还会为他的学生做些什么?

  (4)出示句子四:“只有您头上……见证。”(板书:银丝、皱纹)

  (理解句意:在漫长的岁月中,教师们默默地奉献在教育一线,为国家培养出了无数的人才,他们付出了青春和毕生的精力。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无私奉献,但却很难将其用语言准确描述出来,也无法用数字来计算。

  3.读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在教师节前给老师写这封信了吗?(回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几件事,抒发对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我认为作者在教师节前给老师写这封信是出于对老师的深深感激和敬爱之情。通过回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几件事,作者更加意识到了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这些经历让作者对顾老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感受,因此作者决定以这封信表达自己的谢意和敬意。这封信不仅是对顾老师个人的赞扬,也代表着数以千计的学生对教师们的敬重与感恩之情。通过这样的行动,作者希望能够让老师们感受到他们的工作对学生们的重要性,同时也向全社会传递对教师们的尊敬和支持。

  4.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回忆部分。

  三、总结:

  课文以一封情深意切的信件形式呈现,仿佛与老师当面交谈一般亲切动人。阅读时,我们仿佛置身于老师面前,感受到其深深的关爱之情。回家后,我们会再次细致地阅读课文,不断体验并理解老师对学生的真诚关怀。

  给老师的一封信

  板书设计: 老师 学生

  领进大门 爱

  魔术师 仙子 老

  银丝 皱纹 师

一封信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本课生字词;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及结构,理解举例在信中的作用;

  3、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4、领会信中所饱含着的深情,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目标2、3、4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讲一则小故事,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让学生感觉到自然界中母亲的伟大。故事略。

  自然界是这样,人类更不用说,有这样一个比喻:父亲象一张弓,积蓄了一生的力量,也要把儿子射出大山。你们认为你们的父亲是这样吗?(学生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将军,读一读他给儿子写的一封信,从中感受父辈对自己子女的拳拳之心。(板书课题),注意这位将军的名字(亚洲)并展示多媒体,了解作者。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圈画生字词,自己动手解决。(展示多媒体及时检测);

  2、信中主要讲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合作探究

  父亲肯定了儿子的哪些优点,又提出了哪些希望?

  1、优点:A、写了哪些事例?你对哪个事例印象最深?并谈感受。B、为什么只突出这两个优点?C、你认为自己有哪些优点?请结合实际谈谈。

  2、希望:A、写了哪些事例,哪些事例你印象最深?为什么?B、为何只强调这两点呢?C、你怎样看待自身的'不足?联系实际谈谈。

  (四)、口味语言:

  从本文中推荐名言、警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作业

  1、把你从本文中推荐的名言、警句制成卡片,看看谁做的最好(从布局、内容、字体等方面比较)

  2、给自己的父亲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尽可能回答你父亲可能对你提出的的希望。

  板书设计:

  给儿子的一封信

  刘亚洲

  优点

  善良

  思想

  希望

  胸怀

  意志

【一封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封信》教学设计05-25

【优秀】《一封信》教学设计05-25

《一封信》教学设计15篇(精华)05-25

《一封信》教学设计15篇[热]05-25

《有趣的成语》教学设计12-22

成语复习教学设计06-21

说明文教学设计06-20

一封信教学反思07-24

《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精选】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