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节日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童年的作文

时间:2024-12-29 08:20:50 童年 我要投稿

童年的作文[精]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的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作文[精]

童年的作文 篇1

  而不语。“为什么旁边有一颗樱桃树啊?”这次姥爷眼里多了份柔和:“它代表着你啊!”我用稚嫩的小手抚摸着粗糙的树干,脸上绽放着天真的笑容:“它虽然这么高,但还没我大吧?”姥爷笑道:“它可比你大多了。”望着直冲云霄的树干,我心里瞬间被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占据了。

  本应是灰冷的天空,却飘飞着白色的雪花,缓缓落在手上冰凉冰凉的,冬天来了……

  屋门口,我坐在门槛上,静静地望着纷飞的大雪……

  次日,清晨,我来到门口,拖着脚步穿过已快没入膝盖的雪地,来到一块奇异的地方——因有了杨树的遮盖,只有一层薄薄的雪盖着这片土地。唯一特别的,就是顺着树干慢慢向上看去,大杨树密密麻麻的树枝上,堆着山脊似的白雪,摇摇欲坠,时不时有雪块缓缓地滑落下来。我飞似地迈开双腿,快速奔到屋子里,心里还隐藏着一丝惊慌,白皑皑的土地上留下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

  那次以后,我便常常让大杨树来做我的避风港,虽然可以呆在安逸的.屋子里,但那却少了杨树下特有的欢乐。

  大杨树,是我童年快乐的象征。我永远会记得,它的怀抱是我走向远方的开始。

童年的作文 篇2

  童年,如同一张张乐谱,被我们写满了快乐的音符,当我们轻轻翻开它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

  小时候的我,调皮而又聪明,还喜欢玩手机。可是,玩手机对眼睛不好呀,所以,妈妈把手机设上了密码,不让我玩。

  一个百般无聊的晚上,我乱摁妈妈的手机键盘,可就是解不开密码!只有相机、录音、计算器等几个不需解码的无聊功能供我玩。突然,我脑中灵光一闪,我来“哄”妈妈说出密码!

  于是,我点下“相机”,给妈妈照相,并得意洋洋地说:“哼!什么破密码嘛,让我破开来了!”“怎么可能!密码多少嘛?”妈妈有点不相信,不服气地问。我诱她:“你自己说吧!”“626895。”妈妈报出一串数字。我马上退出“相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输进密码栏,答案显示是错误!

  我故意装生气:“你以为我真不知道啊,还不老实交代密码!”妈妈脸上一顿,马上说:“740905。”我心里偷笑,又马上一输,嘿嘿,这回,对的!我调整好情绪,“一本正经”地点头:“嗯,对的!”

  这下轮到妈妈问了:“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密码呀?偷看的吧!”反正我已经知道密码了,也懒得隐瞒,干脆告诉她真相。妈妈听得目瞪口呆,她用手指点点我额头,又气又好笑地说:“你呀你,尽对我耍聪明!”而我呢,看着妈妈那有趣的模样,也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永远记住童年的乐章,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多姿多彩。回味小时候那欢快的笑声,那无拘无束的举动,谁会不开心呢?

童年的作文 篇3

  对关注孩子阅读的父母们而言,最初的也是最费心思的问题或许是:怎样为孩子选书?这个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这样看:童年的孩子能够读到哪些书,是由谁以及如何决定的?大人们常常允诺要给孩子自由,那么在阅读这件事情上,孩子们有多自由?在选书这件事上,我们不妨有更多、更深入的观察与思考。

  可见的滤网

   对当前热火朝天的童书市场而言,这不过是一次小小的风波。一本以三岁左右的幼儿为主要目标读者、品质相当不错的小书,因为内容涉及身体器官而被一部分成年人误读,紧接着视角被修正,误解被澄清,家长们终于可以放心地将这本书送到孩子的面前。整个事件显示出社会大众在儿童阅读观念上的进步,让人感到欣慰。但换一种情形,如果被置于舆论放大镜下的是一本确实有问题的书,可能的后果或将会完全不同:图书会下架,出版者会被追责,甚至会触发出版、教育主管部门大规模的整顿行动。

  或许我们没有读过这本书,但从这个小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童书到达孩子们的手中之前,早已经接受了层层的过滤。这些滤网的设置者,包括童书的编辑、出版审查机关、销售商、购买书籍的教育机构,还有每个孩子的父母。如同关心奶粉和零食的安全程度,他们会努力确保提供给孩子的每一本书都是无毒无害的。

  父母审查官

   但是对于关注家庭阅读的普通父母而言,问题才刚刚开始。我们对童书的要求,除了安全无害,还有希望它富于营养、有益健康。更进一步,我们可能还希望它适合自己的孩子,或者孩子会喜欢。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所有无害的书都是有益的或者合适的。于是,第二次过滤和择取势在必行。那么,父母们会依据什么标准做出自己的选择?不难想见,许多因素会影响父母为孩子选书时的判断。比如父母自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他们会从个人的阅读趣味出发,来考量哪些书有趣、哪些书无聊;自身的知识面与视野,决定了他们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熟悉的领域,而常常失去接触陌生读物的机会;对童书的特点的了解程度,会直接形成他们对童书品质的鉴赏能力。父母对童书的关注程度,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儿童读物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获取的童书出版信息的渠道就越多,发现好书的机会就越大。

  而最重要的影响,则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大家都在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那么,对于自己的孩子,什么书才是适合的?什么书他们可以读?什么书坚决不能读?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情特点、长处与不足,他们各自需要读些什么?在这些问号之下,父母们精心地挑选着每一本书。一方面,他们期盼着孩子能读到更多的好书,得到更多的收获;另一方面,那些被认为“不合适”的书,被他们义不容辞地挡在家门之外。如果说挑选和购买是一种审查,那么父母或许是儿童读物最严厉的审查官。父母的习惯、能力、态度和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书架上能够摆些什么书。而最严厉的审查者是那些对阅读漠不关心的父母,因为他们从不为孩子买书,书架上除了课本一无所有。

  无形的审查

   除了家中的父母,学校的老师也是积极的审查者。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其中当然会包括禁止孩子们在学校阅读“有害”的读物。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在学校阅读的书籍被老师们视为对学习无益或无效,也会被劝阻。许多学校禁止漫画书,便是最直观的见证。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对阅读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仅能够反映在图书室藏书的数量上,也会决定学生书包里课外读物的丰富程度。

  从家庭到学校,对孩子阅读的审查从未缺席。既然如此,提供给孩子们的童书中理应不会缺少优秀的经典读物。但让人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好书那么多,孩子们读不到?为什么质地平庸的流行读物反而能够胜利地占领孩子们的书包?如果一路向上追溯便会发现,最大规模的审查并不是让孩子不读什么书,而是有什么书可以给孩子读。对生产者而言,童书是一种消费品,生产童书最重要的目的是利润,而不是为哪一个孩子的成长负责。从作者、出版商到销售商,他们更关心一本书能否畅销,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一本童书写得再好,如果缺乏畅销的潜质,便可能永远无法与小读者见面;那些不具备畅销潜力的普通童书,出版商不愿印,销售商不愿意卖,能够见到的必将越来越少;而那些直奔商业而去的畅销书,经过精心的营销宣传,长久地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为书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长此以往,童书市场上最容易获得的,便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畅销读物。让孩子们自由选择的前提,是有丰富多样的童书可供选择。而一个消费时代的市场,会用无形的审查,让这种多样性逐渐消失。

  自由的限度

   父母也好,学校也罢,我们在为孩子选书时所做的一切判断,建立在我们的儿童观念之上:儿童是什么?儿童能做什么?儿童需要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童书实际上的审查者,是社会对儿童的观念。一个社会的儿童观,会决定这个社会的儿童能阅读什么。经济上独立的不可能性,已决定了儿童在与成人世界关系上的弱势地位。层层过滤和审查之下,对于有什么书可读和读什么书,儿童显然只有很少的选择余地。成年人的态度似乎永远是:你可以自由选择,但只能在我们所认可的安全、有限的范围之内。

  我们已经看到,从童书作家写下第一个字,到一本书抵达孩子的手中,有一段多么漫长的路程要走。作为父母和老师,为孩子“选书”固然是出于善意,而且作为一种保护和协助也必不可少,但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自己作为成年人的局限?我们费心尽力所做的选择,有多少是出于成人自己的目的?有限的选择,也是对无限可能的终结。成人所谓的“选择”,会不会恰恰是一种剥夺?

  在为孩子的童年之书作出选择,也意味着我们在用自己的或别人的观念塑造他们。我们的孩子首先是他自己,是值得尊重和敬畏的生命。一个“有协助能力的成人”,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帮他们做出选择。我们与其在“应该读”和“不能读”上纠结,不如多做些自我完善的努力,让自己少一些狭隘与偏见。

《童年的作文[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童年的作文】相关文章:

童年的作文12-03

【经典】童年的作文05-01

童年的作文07-10

童年的作文(经典)08-14

【精选】童年的作文11-21

童年作文07-12

比童年作文06-23

童年的作文【精选】10-01

(经典)童年的作文09-27

以童年的作文03-10

童年的作文[精]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的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作文[精]

童年的作文 篇1

  而不语。“为什么旁边有一颗樱桃树啊?”这次姥爷眼里多了份柔和:“它代表着你啊!”我用稚嫩的小手抚摸着粗糙的树干,脸上绽放着天真的笑容:“它虽然这么高,但还没我大吧?”姥爷笑道:“它可比你大多了。”望着直冲云霄的树干,我心里瞬间被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占据了。

  本应是灰冷的天空,却飘飞着白色的雪花,缓缓落在手上冰凉冰凉的,冬天来了……

  屋门口,我坐在门槛上,静静地望着纷飞的大雪……

  次日,清晨,我来到门口,拖着脚步穿过已快没入膝盖的雪地,来到一块奇异的地方——因有了杨树的遮盖,只有一层薄薄的雪盖着这片土地。唯一特别的,就是顺着树干慢慢向上看去,大杨树密密麻麻的树枝上,堆着山脊似的白雪,摇摇欲坠,时不时有雪块缓缓地滑落下来。我飞似地迈开双腿,快速奔到屋子里,心里还隐藏着一丝惊慌,白皑皑的土地上留下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

  那次以后,我便常常让大杨树来做我的避风港,虽然可以呆在安逸的.屋子里,但那却少了杨树下特有的欢乐。

  大杨树,是我童年快乐的象征。我永远会记得,它的怀抱是我走向远方的开始。

童年的作文 篇2

  童年,如同一张张乐谱,被我们写满了快乐的音符,当我们轻轻翻开它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

  小时候的我,调皮而又聪明,还喜欢玩手机。可是,玩手机对眼睛不好呀,所以,妈妈把手机设上了密码,不让我玩。

  一个百般无聊的晚上,我乱摁妈妈的手机键盘,可就是解不开密码!只有相机、录音、计算器等几个不需解码的无聊功能供我玩。突然,我脑中灵光一闪,我来“哄”妈妈说出密码!

  于是,我点下“相机”,给妈妈照相,并得意洋洋地说:“哼!什么破密码嘛,让我破开来了!”“怎么可能!密码多少嘛?”妈妈有点不相信,不服气地问。我诱她:“你自己说吧!”“626895。”妈妈报出一串数字。我马上退出“相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输进密码栏,答案显示是错误!

  我故意装生气:“你以为我真不知道啊,还不老实交代密码!”妈妈脸上一顿,马上说:“740905。”我心里偷笑,又马上一输,嘿嘿,这回,对的!我调整好情绪,“一本正经”地点头:“嗯,对的!”

  这下轮到妈妈问了:“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密码呀?偷看的吧!”反正我已经知道密码了,也懒得隐瞒,干脆告诉她真相。妈妈听得目瞪口呆,她用手指点点我额头,又气又好笑地说:“你呀你,尽对我耍聪明!”而我呢,看着妈妈那有趣的模样,也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永远记住童年的乐章,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多姿多彩。回味小时候那欢快的笑声,那无拘无束的举动,谁会不开心呢?

童年的作文 篇3

  对关注孩子阅读的父母们而言,最初的也是最费心思的问题或许是:怎样为孩子选书?这个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这样看:童年的孩子能够读到哪些书,是由谁以及如何决定的?大人们常常允诺要给孩子自由,那么在阅读这件事情上,孩子们有多自由?在选书这件事上,我们不妨有更多、更深入的观察与思考。

  可见的滤网

   对当前热火朝天的童书市场而言,这不过是一次小小的风波。一本以三岁左右的幼儿为主要目标读者、品质相当不错的小书,因为内容涉及身体器官而被一部分成年人误读,紧接着视角被修正,误解被澄清,家长们终于可以放心地将这本书送到孩子的面前。整个事件显示出社会大众在儿童阅读观念上的进步,让人感到欣慰。但换一种情形,如果被置于舆论放大镜下的是一本确实有问题的书,可能的后果或将会完全不同:图书会下架,出版者会被追责,甚至会触发出版、教育主管部门大规模的整顿行动。

  或许我们没有读过这本书,但从这个小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童书到达孩子们的手中之前,早已经接受了层层的过滤。这些滤网的设置者,包括童书的编辑、出版审查机关、销售商、购买书籍的教育机构,还有每个孩子的父母。如同关心奶粉和零食的安全程度,他们会努力确保提供给孩子的每一本书都是无毒无害的。

  父母审查官

   但是对于关注家庭阅读的普通父母而言,问题才刚刚开始。我们对童书的要求,除了安全无害,还有希望它富于营养、有益健康。更进一步,我们可能还希望它适合自己的孩子,或者孩子会喜欢。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所有无害的书都是有益的或者合适的。于是,第二次过滤和择取势在必行。那么,父母们会依据什么标准做出自己的选择?不难想见,许多因素会影响父母为孩子选书时的判断。比如父母自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他们会从个人的阅读趣味出发,来考量哪些书有趣、哪些书无聊;自身的知识面与视野,决定了他们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熟悉的领域,而常常失去接触陌生读物的机会;对童书的特点的了解程度,会直接形成他们对童书品质的鉴赏能力。父母对童书的关注程度,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儿童读物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获取的童书出版信息的渠道就越多,发现好书的机会就越大。

  而最重要的影响,则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大家都在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那么,对于自己的孩子,什么书才是适合的?什么书他们可以读?什么书坚决不能读?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情特点、长处与不足,他们各自需要读些什么?在这些问号之下,父母们精心地挑选着每一本书。一方面,他们期盼着孩子能读到更多的好书,得到更多的收获;另一方面,那些被认为“不合适”的书,被他们义不容辞地挡在家门之外。如果说挑选和购买是一种审查,那么父母或许是儿童读物最严厉的审查官。父母的习惯、能力、态度和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书架上能够摆些什么书。而最严厉的审查者是那些对阅读漠不关心的父母,因为他们从不为孩子买书,书架上除了课本一无所有。

  无形的审查

   除了家中的父母,学校的老师也是积极的审查者。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其中当然会包括禁止孩子们在学校阅读“有害”的读物。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在学校阅读的书籍被老师们视为对学习无益或无效,也会被劝阻。许多学校禁止漫画书,便是最直观的见证。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对阅读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仅能够反映在图书室藏书的数量上,也会决定学生书包里课外读物的丰富程度。

  从家庭到学校,对孩子阅读的审查从未缺席。既然如此,提供给孩子们的童书中理应不会缺少优秀的经典读物。但让人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好书那么多,孩子们读不到?为什么质地平庸的流行读物反而能够胜利地占领孩子们的书包?如果一路向上追溯便会发现,最大规模的审查并不是让孩子不读什么书,而是有什么书可以给孩子读。对生产者而言,童书是一种消费品,生产童书最重要的目的是利润,而不是为哪一个孩子的成长负责。从作者、出版商到销售商,他们更关心一本书能否畅销,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一本童书写得再好,如果缺乏畅销的潜质,便可能永远无法与小读者见面;那些不具备畅销潜力的普通童书,出版商不愿印,销售商不愿意卖,能够见到的必将越来越少;而那些直奔商业而去的畅销书,经过精心的营销宣传,长久地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为书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长此以往,童书市场上最容易获得的,便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畅销读物。让孩子们自由选择的前提,是有丰富多样的童书可供选择。而一个消费时代的市场,会用无形的审查,让这种多样性逐渐消失。

  自由的限度

   父母也好,学校也罢,我们在为孩子选书时所做的一切判断,建立在我们的儿童观念之上:儿童是什么?儿童能做什么?儿童需要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童书实际上的审查者,是社会对儿童的观念。一个社会的儿童观,会决定这个社会的儿童能阅读什么。经济上独立的不可能性,已决定了儿童在与成人世界关系上的弱势地位。层层过滤和审查之下,对于有什么书可读和读什么书,儿童显然只有很少的选择余地。成年人的态度似乎永远是:你可以自由选择,但只能在我们所认可的安全、有限的范围之内。

  我们已经看到,从童书作家写下第一个字,到一本书抵达孩子的手中,有一段多么漫长的路程要走。作为父母和老师,为孩子“选书”固然是出于善意,而且作为一种保护和协助也必不可少,但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自己作为成年人的局限?我们费心尽力所做的选择,有多少是出于成人自己的目的?有限的选择,也是对无限可能的终结。成人所谓的“选择”,会不会恰恰是一种剥夺?

  在为孩子的童年之书作出选择,也意味着我们在用自己的或别人的观念塑造他们。我们的孩子首先是他自己,是值得尊重和敬畏的生命。一个“有协助能力的成人”,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帮他们做出选择。我们与其在“应该读”和“不能读”上纠结,不如多做些自我完善的努力,让自己少一些狭隘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