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故宫游记作文4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宫游记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宫游记作文 篇1
7月26日早上05:00我们就起床了。我们要去游览颐和园和故宫。吃过早餐,我们就出发了。
上午我们先到颐和园参观,我们坐船从慈禧水道进入颐和园。颐和园是清朝慈禧太后下令修建的园子,供皇室成员游玩、避暑用的。颐和园很大很美丽,有树,有船,有湖,有桥,还有凉庭,让人感觉很舒服凉爽,都不愿意离开。
下午我们来到故宫。故宫又名“紫禁城”,是皇帝居住和早朝的地方。故宫的建筑很古老,墙壁都是黄褐色的,屋顶是金色的,柱子有红的'有金色的。故宫里有很多房子。但样式多差不多。导游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婴儿从出生就住进故宫,如果他每天住一个房间,那么,他要住到27岁的时候才能将所有房子都住完。可见,故宫的房间有多少。故宫房间虽多,但没有树,没有湖,光秃秃的,夏天住在里面会很热,所以,清朝的皇帝夏天会去圆明园和颐和园避暑。
故宫游记作文 篇2
我们先参观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是皇帝上朝议事的地方。我们接着去了钟表馆,里面有各国、各地进献的钟表,很漂亮。然后,我们去了珍宝馆,我在里面看到了皇帝用的25方玉玺,原来,不同的玉玺使用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有的是颁布诏书时用的,有的是征伐时用的,还有的是封赏时用的……最后,我们从神武门出了故宫。
故宫好大呀!我走得筋疲力尽,不过,学到了很多知识,很有收获哦!
第三天
今天早晨我们5:00就起床了,出发去八达岭长城。我们到达后,看见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山上,非常雄伟。长城是用来防御的,每隔一段就有一个烽火台。我们今天登上了第5个烽火台。路上,我不仅提着东西,还拉着妈妈,妈妈夸我好厉害。
下午,我们去参观了”鸟巢“和”水立方“,非常壮观,非常漂亮。
”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也是一条好汉了!
第四天
今天,我们去了天津。先去了古文化街,在”泥人张“那里看到了很多泥人,非常好看。然后,我们去了海河边,拍了照片。接着,我们去了周总理的纪念堂,了解了周总理的一生。下午,我们在天津港坐了船,看到了很多大吊车,我知道了天津港是我国最大的货运港口。我们还看到了填海造的陆地。
天津也很好玩。
故宫游记作文 篇3
今天,我们来到了故宫。
我们先到了广场,广场大极了!广场上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桥下有一条金水河,形似玉带,漂亮极了。
站在广场上,抬头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耸立在眼前,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太和殿。往太和殿内一看,太和殿内金光闪闪的'宝座,坐落在正中的须弥坐式楠木平台上,宝座周围是六根沥粉蟠龙金柱,气势磅礴。
参观了太和殿,我们来到了乾清宫。乾清宫在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皇帝的寝宫。皇帝在乾清宫处理政务,召见臣工,接见外国使臣及内廷受贺和举行家宴。
接着我们进了御花园,御花园里有一座亭子。葱郁的树丛映衬着红色的墙壁和金黄的琉璃瓦。神气极了!亭子旁边是一座山,那座山是一座石头砌成的假山,四处是碧绿的树木,美丽极了。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中和殿、保和殿等地方,最后,就到达了故宫的正门。走出正门,我再一次回首遥望着这座古老的宫殿,心里默默的祝愿着:祝愿祖国繁荣富强,一代更比一代强。
故宫游记作文 篇4
故宫就是世界上最大而且保存最完整的宫殿。
故宫又叫紫禁城,就是明清两代皇帝上朝和居住、生活的地方。共有8700多间房间。设想一个人一天参观一个房间,要花三十年才能走完呢!
太和殿试中轴线上最大的宫殿。远远望去,金色的瓦,红色的墙,汉白玉的基座,在蓝天白云下显得高大雄伟、金碧辉煌。走进一看,只见柱子上、门窗上到处雕刻着腾云驾雾的龙。这就是皇帝尊贵的象征,在古时候是不允许出现在普通的建筑上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块铺在台阶上得龙云石,长十几米,宽3米,重2500多吨。这么大这么重的一块石头,是怎么运过来的呢?聪明的古代劳动人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冬天,北京天气很冷,水在室外一下就结成了冰。他们就在运输的道路上,每隔几百米挖一口井啊,把井里的水洒到地上、石头上,过一会儿,就结成了冰。路面和石头只见就会变得很光滑了,然后再绑上绳子,成千上万的人拉着绳子,慢慢地就把石头拖到了这里。
出了故宫,我们就登上了对面的景山,在高处远眺故宫的全景。原来,我们刚才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二点花了五小时才走了中轴线那一小部分,东西两面还有许多的地方我们没有去,故宫真大啊!
故宫真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故宫游记作文】相关文章:
故宫游记作文08-23
故宫游记作文(合集)09-23
故宫游记作文[合集]09-09
(合集)故宫游记作文10-31
实用的故宫游记作文11-18
【精选】故宫游记作文4篇07-19
【精选】故宫游记作文三篇04-11
精选故宫游记作文四篇04-20
精选故宫游记作文3篇04-12
精选故宫游记作文三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