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节日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元宵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4-05-25 10:29:05 元宵节作文 我要投稿

元宵的风俗作文15篇(精选)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宵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宵的风俗作文15篇(精选)

元宵的风俗作文1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节有很多习俗,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放烟花、猜灯谜......还有啊,就是要吃汤圆。

  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的元宵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没有下雪,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心情,到了晚上,很多人都走出家门,到广场看放烟花,赏灯,猜灯谜。

  烟花还是像往年一样好看,今年是在淄博体育中心集中燃放,天刚黑下来,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很多人,周边的道路都封闭了。七点半,焰火晚会正式开始了,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鸣响,夜空变成了一块美丽的画布,各色礼花腾空而起,竞相绽放,似流星,似蝴蝶,似花冠,似奔腾的骏马,似奔流而下的瀑布......展示出一幕幕流光溢彩,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人间胜景。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真是太美了!

  回来的路上,媽媽给我讲他们小时候怎么过元宵节,那时候的节目可多呢,一般从正月十四持续到正月十六,每天上午听到锣鼓声一响,大人孩子都聚集到马路两旁,等着扮玩的队伍,那喧天的锣鼓声,整齐的高跷队伍,让人精神振奋的舞龙舞狮,最传统的打铁花......是他们儿时最爱看的节目。

  媽媽说她小时候最怕的是扮玩队伍里骑小毛驴的,那些人化妆的.像小老太太一样,歪戴着帽子,嘴里叼着烟袋,嘴角还点着一颗大黑痣,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后面的人拿小鞭子一抽,他就撒欢一样往人群里乱窜,一不小心就来到你面前,吓得大人孩子们直往后退,大呼小叫的,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声,哈哈!

  我也想看那样的节目,爸爸帮我问了好多地方,这些传统的节目大都被彩车彩灯代替了,太遗憾了。

元宵的风俗作文2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了,我的家乡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

  听爸爸说这个节日可大有来历呢。传说有一只神鸟被猎人射死。天帝知道后大怒,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天帝的女儿知道后立马通知人间。有个人想出办法: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几天挂红灯,点爆竹,放烟火。这样天帝就会以为是天兵烧的火,就不放火了。

  元宵节白天,我们挂灯笼,点爆竹,街上还有稀稀疏疏的人。大人们手里提着东西,匆匆向家里赶去;小孩儿们有的拿着摔炮或擦炮跟同伴们打闹,看谁扔的响;有的抓着一把糖果跟同伴一起吃;有的跟同伴炫耀自己的新玩具,玩得不亦乐乎。

  元宵节晚上,人们都在家里吃饭,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大人们坐在饭桌前边吃边高谈阔论;小孩子们则听大人们说话,吃一会儿,听一会儿,场面有趣极了。

  元宵节不仅要吃饺子,还要吃元宵。晚饭后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吃元宵。一碗碗热腾腾的元宵摆在眼前,一口咬下去,软软的,甜甜的,美味极了。

  吃完元宵后,大人们会带着小孩去大召广场玩。幽雅的古城中人山人海,古楼灯火辉煌,红灯高挂;广场中心有人扭秧歌儿、舞龙,看热闹的人也络绎不绝。整座城市充斥着欢声笑语……

  教师评语:这篇习作语言质朴,用词准确,整篇作文紧紧抓住“家乡的`元宵节”这一特有的传统节日展开,将家乡的元宵节按时间顺序形象地刻画出来。结尾用场面描写突出了人们在这一节日欢乐的情景,深化了主题。

元宵的风俗作文3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的习俗有很多,除了猜灯谜,吃汤圆,就是看烟花。更多关于元宵节的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爆竹声中,迎来了我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的早晨,起床就当然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元宵用黏黏的面搓成,有大有小,放在笼里,毛巾盖着,铺着红纸。煮好的元宵,活像一个个胖娃娃。咬一口,烫烫的黑芝麻滚入心脾,舌头上留着那种甜蜜蜜的情思和味道,代表着一家和和睦睦的生活。

  元宵节又称“花灯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看花灯,花灯的品种很多,有的是加菲猫形的,尖尖的耳朵,粉红色的小鼻子,樱桃似的小嘴。一打开开关,加菲猫中的`风车“呼”的一声,风车旋转起来。泡沫球也上蹦下跳的,站在中间拉着小提琴的小女孩还唱着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有的是蜻蜓形的,大大的眼睛,小黑点般的眼珠,薄纱似的飞翼,一节一节的尾巴,只要推一下开头,蜻蜓绿色的飞翼就有节奏地跳起舞来。我买了一个莲花形的灯,小巧精致的莲花,叶子上白里透红,闪着明亮的光。

  元宵节猜灯谜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走在南峰服饰广场里,到处都是灯谜。“飘雪下雨(打一成语)”,“落花流水”,爸爸兴奋地说。“回答正确”售货员小姐说。“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打一字)”,会是什么呢?我苦思冥想,找到了答案:孙。

  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有趣!

元宵的风俗作文4

  每年农历一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圆月夜,象征喜庆团圆,这一天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又称为元夕、元夜,或上元节。庆祝元宵节的民俗活动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元宵节就已经备受重视,是祭祀天神的重要日子,到了汉魏之后,元宵节因佛教文化的传入而影响在民间扩大开来,到了唐代逐渐发展成空前的`民俗狂欢节日。

  元宵节的风俗很多,无论从活动还是饮食,都具有非常独特的节日气息。吃元宵象征新年全家团团圆圆;赏花灯热闹喜庆,五彩斑斓;猜灯谜趣味多多,广为流传;游龙舞狮技艺高超,锣鼓喧天;百戏歌舞壮观好看,喜庆热闹……除了这些传统的元宵节节目,很多地方还有独具特色的趣味风俗。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一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一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度百厄,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放桔灯

  “放桔灯”的风俗,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传说南宋建炎年间,金人南侵,康王赵构从海上逃走。逃到台州章安,寄宿在祥符寺中。那天正是一月十五,晚上他登金鳌山观海,忽见椒江上无数灯火,如流星飘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在纺罗伞盖的簇拥下,到江边观看。侍从告诉他,这是澄江上漂下来的桔灯。赵构十分高兴地说:“肤看京中的鳌山灯,也没有这么有趣啊!”他要侍从们跟着凑热闹,买了两船桔子,取出桔肉让大家吃了,留下桔壳制作桔灯,放在江上漂浮,玩了个通宵。

  送瘟船

  送瘟船是福建清流县城群众在每年元宵节之夜的一种驱邪逐瘟的活动。暮色初合,县城东门桥边聚集着众多的男男女女。在岸边泊着一艘用薄木板钉成的船,船的周围用薄薄的竹片扎成船舱,外面再糊上红红绿绿的色纸。船舱四壁画着十二生肖的肖像,这就是瘟神乘坐的船。舱内装着由各家各户送来的猪毛、禽羽等杂物及花炮。山乡人迷信认为,将家禽牲畜的毛羽送上东去的瘟船付之一距,即可保今年六畜兴旺,全家平安。

元宵的风俗作文5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最期盼的节日。

  天还没有黑,我就嚷嚷着要吃汤圆,爸爸只好依从,先给我煮几个解解馋。只见爸爸撕开包装。一个个汤圆争先恐后、你推我嚷地跌进热气腾腾的锅里,我透过锅盖观看着锅中的一切,一个个白白圆圆的“小胖子”在锅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沸腾的水宛如波涛般拍打着汤圆,突然“噗……”的一声,锅内叹气了,把我吓退了好几步。

  我坐在餐桌前,焦急地等待着,终于我耐不住性子又故地重游了一遍,看着锅中的.汤圆好像比刚才大了几倍,颜色也没之前那么白了。突然一个汤圆的“白肚肚”破了,黑不溜秋的芝麻线破“肚”而出,一瞬间原本干净的水顿时变成了染缸里的“脏水”。我赶忙把爸爸叫来,爸爸急急忙忙的跑来关了火,他把白嫩嫩的汤圆盛出来,端到餐桌上,让我享用。

  我挖了一个汤圆,放到嘴边咬了一口,突然一种甜腻腻、软软糯糯的感觉在口中弥散开来,啊,那个味道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我一口气把整碗汤圆全吃了。

  我屁颠屁颠的跑到厨房,央求爸爸再煮几个给我吃,可是爸爸这次毫不领情,说:“到夜里才准吃。”“可是,我……我饿了。”我一副快要哭的样子。其实我说的饿了,也不可靠,不过是因为刚刚尝过,觉得还很好吃,而急于想再尝一次。可是爸爸却推辞说:“即使饿了也得等到大家一起吃。”

  经过我一阵耐心的等待,汤圆总算来了,我狼吞虎咽地吃着,吃完了,我倚靠着椅子,肚子也成了一面小鼓了。吃完汤圆,我又陪爸爸妈妈一起去散步,打算好好消化一下。

  元宵啊,好不热闹,好不红火,好不开心……但也好满足。吃元宵,“闹”元宵,“闹”出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

元宵的风俗作文6

  今天是正月十五,一年一度得元宵节又到啦。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啦看烟花。

  呵!看烟花得人人山人海,大家都在议论,想象着美丽得烟花。仰首望天,盼望着黑夜中出现光点。“嗖”一声火苗冲天得汽笛,打破啦刚才得话语,火苗像彗星一样,拖着金色得小尾巴,投进啦黑夜得怀抱。“轰”火苗驶出齐天大圣得“七十二变”,瞬间在空中绽开啦美丽得笑容。嘿!瞧,一个光彩夺目得花中皇后——大牡丹闪亮登场!颜色多得数不胜数:赤、橙、黄、绿、青、蓝、紫,比朝霞云朵还要丰富,硕大无比。它那高雅素洁得舞姿令观众们赞不绝口,我也情不自禁地大叫,接着,那牡丹那牡丹分散成啦闪烁着得小星星在空中摇摇欲坠,这个牡丹还没有谢幕,哪个紫色兰花又接踵而至。烟花们一个又一个地粉装登场,他们那优美得舞姿令我们眼花缭乱,连连叫好。

  不过最出众得还是“流星雨”,只见火苗一飞冲天,顷刻间在空中炸开,声音如雷贯耳,炸开得流星拖着细长得尾巴四散奔逃,又飘飘然燃地落啦下来,拖去啦小尾巴,瞧!尾巴们成啦才展开带黄色得嫩叶得柳丝,随后升腾起一缕白烟,宛若春风袅袅,我得思绪飞到啦“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得柳树群中。夜空像是一条包罗万象得锦缎,绣上啦一个又一个五光十色得花卉,绚丽多彩,令大家发出雷鸣般得掌声。

  烟花晚会结束啦,我仍沉浸在光彩闪耀之中,我真佩服烟花,他们一个个冲上云霄,霎时粉身碎骨,虽生命短暂,但他们为啦大家,做出啦流光异彩得光亮形象,这是多么可敬可赞得“烟花”精神啊!

元宵的风俗作文7

  春节的气氛还在迷漫,元宵的气息又扑面而来。街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烟花“人”的生意特别好。

  放烟花是元宵节的习俗,所以大街上随处可见卖烟花的摊点,每个摊点都是围满了热闹的人群,有的小孩在大人的陪同下又蹦又跳的,有的在仔细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烟花。我好不容易挤进去,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有长的、短的、大的、小的、圆的、方的。玩法也五花八门:有的是手中拿着玩;有的是点燃后扔到地上;还有的是点燃后飞到空中。价格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多得数不胜数。我也在爸爸、妈妈的指点下,从中挑选了几种自己喜欢的烟花,此时我只盼着夜幕快点拉开。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妈妈也早已准备好丰富的晚餐了,可我无心品尝了,因为街上放烟花的响声和直冲云宵的火光使我按耐不住了,我怱忙吃完,也加入到放烟花的行列中。我边放边欣赏,你看!满天的烟花真漂亮,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绿的,颜色各异这些“花儿”千姿百态:有的像今晚的月亮一样圆;有的像火箭直冲云宵;有的像驼螺一样飞快旋转;还有像脚印一样在天空留下足迹……有的烟花以颜色取胜;有的烟花以声音见长;有的烟长既有声又有色……看着看着,仿佛是来到了一个神秘而喧闹的世界,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慢慢地,天空渐渐地平静下来,但是我仍恋恋不舍地趴阳台上,意犹未尽地欣赏着此起彼伏,渐去渐远,忽起忽落的“烟花雨”。

元宵的风俗作文8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元宵节的夜晚,家里刚好有一些元宵,我争着去煮,而在我的伶牙俐齿下,妈妈终于答应啦!

  我揭开锅,放上水,合好电闸,等水烧开,水开啦!,我把元宵轻轻的放下锅,我用勺子轻轻把元宵推开,锅开啦!大功告成。

  “开饭了”我喊,这次我的元宵一个也没破,一个个圆圆胖胖,好可爱!

  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灯,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了点红色,桃底有大叶子,真是漂亮又简单,看那以过时的.扇灯,虽然它过了时,但它还是那么青春有风度。有气魄,再看那金牛灯,制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线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今牛就出现啦!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呀!

  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上炸开,好象把天空炸出一个洞,满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快来看!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龙山,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个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呀!

  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大家的祝福,我对你的祝福,那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怎么数也数不过来,在这里,我只说一句,元宵节快乐!!!

元宵的风俗作文9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的时候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的时候,"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者实心,或者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的时候已有此风俗,唐的`时候,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的时候,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者走墙边,或者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的风俗作文10

  刚会走路的小孩子,能出去上班的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孩子,提到汤圆,谁不是嘴里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糯糯的感觉呢。把花生、核桃、芝麻,还有红糖混合碾碎,包进糯米团,下锅,圆溜溜白胖胖的汤圆在锅里翻滚,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又浮上去,犹如一个小精灵在水中嬉戏。此情此景,谁能不馋得流下口水呢?

  每年元宵节这天,奶奶都会煮一大锅汤圆。正月十五一大早,奶奶就忙着包汤圆了。奶奶先用煮的滚烫的开水来和糯米粉,然后用尽全身的力量来揉面,揉到有弹性还不粘手,才算和好。随后将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揉成圆形,压扁,包上美味的馅儿。一会儿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列队呈现在案板上,像等侯检阅的`仪仗队。我看到这里,也忍不住动手包了起来。虽然我包的大小不一,形状怪异,但奶奶还是表扬了我。

  水开了,我们将包好的汤圆放入锅中。没过多久,锅中传出浓郁的香味,掀开锅盖,汤圆全都浮在水面上,好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小宝宝!我们吃着香喷喷的汤圆,心里甭提有多甜了!奶奶乐呵呵地说:“元宵节吃汤圆,我们的日子永远幸福美满、团团圆圆,孩子们都要多吃些!”在奶奶的招呼下,我们一个个都把肚子吃成了大汤圆!

元宵的风俗作文11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节有很多习俗,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放礼花、猜灯谜......还有啊,就是要吃汤圆。

  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的元宵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没有下雪,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心情,到了晚上,很多人都走出家门,到广场看放礼花,赏灯,猜灯谜。

  礼花还是像往年一样好看,今年是在淄博体育中心集中燃放,天刚黑下来,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很多人,周边的道路都封闭了。七点半,焰火晚会正式开始了,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鸣响,夜空变成了一块美丽的画布,各色礼花腾空而起,竞相绽放,似流星,似蝴蝶,似花冠,似奔腾的骏马,似奔流而下的.瀑布......展示出一幕幕流光溢彩,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人间胜景。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真是太美了!

  回来的路上,妈妈给我讲他们小时候怎么过元宵节,那时候的节目可多呢,一般从正月十四持续到正月十六,每天上午听到锣鼓声一响,大人孩子都聚集到马路两旁,等着扮玩的队伍,那喧天的锣鼓声,整齐的高跷队伍,让人精神振奋的舞龙舞狮,最传统的打铁花......是他们儿时最爱看的节目。

  妈妈说她小时候最怕的是扮玩队伍里骑小毛驴的,那些人化妆的像小老太太一样,歪戴着帽子,嘴里叼着烟袋,嘴角还点着一颗大黑痣,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后面的人拿小鞭子一抽,他就撒欢一样往人群里乱窜,一不小心就来到你面前,吓得大人孩子们直往后退,大呼小叫的,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声,哈哈!

  我也想看那样的节目,爸爸帮我问了好多地方,这些传统的节目大都被彩车彩灯代替了,太遗憾了。

元宵的风俗作文12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元宵节的夜晚,家里刚好有一些元宵,我争着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齿下,媽媽终于答应啦!

  我揭开锅,放上水,合好电闸,等水烧开,(上一次,由于我经验不足,煮成了一锅黑水,。)水开啦!,我把元宵轻轻的放下锅,我用勺子轻轻把元宵推开,锅开啦!大功告成。

  “开饭了”我喊,这次我的元宵一个也没破,一个个圆圆胖胖,好可爱!

  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灯,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了点红色,桃底有大叶子,真是漂亮又简单,看那以过时的扇灯,虽然它过了时,但它还是那么青春有风度。有气魄,再看那金牛灯,制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线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今牛就出现啦!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呀!

  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上炸开,好象把天空炸出一个洞,满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快来看!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龙山,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个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呀!

  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大家的祝福,我对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数也数不过来,在这里,我只说一句,元宵节快乐!!!

元宵的风俗作文13

  春节是咱们中国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说起春节的习俗啊,那可是太多了,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贴对联,因为今年我家的对联,就是我和爸爸一起贴的!

  下午,爸爸一手扛着梯子,一手拿着几幅对联和一个胶布,来到家门口,只见爸爸先把梯子靠在墙上,如一只猴子利索地一步一步爬到高处,把旧对联小心地撕下来,露出光滑如新的墙壁。接着,便将新对联整齐地铺开,一点点地在墙上移动位置,移正后,再用力将它按在墙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胶布贴好,最后将对联一遍遍摩平,一张端端正正的对联便呈现在我面前。

  我看得手痒痒了,便自告奋勇地对爸爸说:“下一张我来贴!”爸爸看我那自信的模样,说:“你看,这幅对联哪个贴左边哪个贴右边呢?”我随便指了个,爸爸笑着说:“贴对联可不是那么容易哦!贴春联可是有讲究的呢!”于是爸爸跟我讲了春联如何区分上下联,哪种春联应该贴在哪里,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春联还有这么多讲究呀!

  我立刻就开工,奈何个子不够,只能贴低一点的地方。我颤颤巍巍地把铺开的对联移动到墙上,一手将胶带胡乱地贴上,贴好后,刚想欣赏自己的“杰作”,却发现自己竟然把对联贴歪了!歪歪扭扭,皱皱巴巴的,哎呀,这可不行,这时,我灵机一动,想了个好主意,把新对联按旧对联的'痕迹贴,不就正了吗!说干就干!我用这个方法试了一次,果然成功了,看着端端正正的对联,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经过我和爸爸一下午的努力,终于把对联贴好了,看着崭新的对联,红通通的灯笼,栩栩如生的年画,处处都洋溢着过年那喜庆、欢乐的味道!

元宵的风俗作文14

  元宵,又圆又滑,光看样子,就让我们口水直流三千尺,这次家里要自己包元宵,这可让我们下了会功夫。

  “准备材料,艺麻粉,面团,白糖……首先拿出大碗。”妈妈讲着,我跟着做着,“放入白糖,艺麻粉和筠……总算到包元宵了,想象奇特的我将面团揉成各型各色,在嗮在灯光下的艺麻粉。“蹬,蹬蹬蹬!第一个完成,”我欢呼跃雀,真迫不及待品尝到我做的第一个元宵。

  开锅的日子真难熬啊,一分一秒在蒸汽中沸腾。“啊?好香啊?”一股浓浓的酒香在沉寂的时间中散漫着:“老妈,这是什么味道啊?”陶醉在酒香中的我不禁地说。妈妈说:“这是米酒的香味,”原来是米酒啊!怪不得如此香气宜人。总算开锅了,锅盖一开,散漫着浓浓酒气的蒸汽铺天而至,我贪婪地深吸一口气,真香!看着一个个小碗头中盛满了又圆又滑的小汤圆与米酒,碗头中会散漫着香气。而小汤圆在碗中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白玉,丸子,圆圆的`光滑,滑的给人看着就会有一种想要上去的冲动,而那一粒粒米酒则如天空中点缀月亮的小星星,是那样的小巧依人,玲珑可爱。忍不住夹起一颗塞入口中,一口咬下去,流出了浓浓的艺麻,满嘴留着香味,那一阵丝滑可口环绕舌两旁,喝一口米酒汤,酸酸甜甜,咬一口小米松,软软可口说不出味道!那一口我狼吞虎咽,直到了胃痛。

  吃自己的劳动成果,就算味道不咋地,但心却是甜的。

元宵的风俗作文15

  元宵节,是一个古老而又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每年都会举行猜灯谜的活动。我们的学校为了迎接元宵节的到来,也举行了一次有趣的猜灯谜活动。

  中午,李教师说:“所有人带上自己制作的灯笼,去操场集合!”我们以为活动要开始了,便一窝蜂地涌向饭柜,拿起自己的灯笼就往操场上跑,赶紧去挂灯笼。可是,李教师只是让我们把灯笼放操场上,就让我们回来了。我们有些丧气,活动什么时候开始啊,我们都等不及了!

  没过一会儿,李教师来教室说:“所有同学出来排队!”刚走到操场,忽然眼前一亮,所有的灯笼排成了一个方阵,被线连了起来,清风拂去,灯笼随风舞动,好象一条绚丽的彩虹。

  随着参观时间的结束,猜灯谜活动正式启动。我与好朋友钱景行同行,我们立刻就锁定了目标:你吃一半,我吃整个,我们将有用的.信息拼在一起,发现要用“你”字的一半和“我”字来拼,于是,我们默默的在心里拼字:先用“尔”和“我”拼,咦,有这个字吗?再见。“亻”和“我”拼,是俄字!我们立刻跑到申屠教师那儿,大声报出了答案,顺利得到了第一个灯笼!

  经过一番猜谜,我成功得到了三只灯笼,战绩还不错哦。

  通过这次活动,即让我们感受到猜谜活动的乐趣,又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的文化,真好玩!

【元宵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元宵的风俗作文05-24

元宵的风俗作文【精华】05-25

精选元宵的风俗作文三篇04-15

元宵节风俗的作文09-23

家乡的风俗闹元宵作文02-21

元宵的风俗作文600字05-20

元宵的风俗作文600字[热门]05-20

[优选]元宵的风俗作文600字05-21

【精品】元宵节的风俗作文三篇05-12